《虹》是勞倫斯小說中最長的一部,它仍以勞倫斯家鄉的礦區生活和農村生活為背景,通過居住在德比郡和諾丁漢郡交界處科西澤村農莊主布蘭文一家三代人的經曆和變化,透視了英國社會從前期資本主義向資本主義大工業社會過渡的情景。

布蘭文家世代居住的沼澤農場原本寧靜、安謐,充滿田園氣息,可是到了十九世紀中葉,在他們村子的附近開掘了一條運河,鐵路也隨之在不遠處通過,鄰近的伊爾克斯頓等地還開辦了煤礦,出現了煤礦村。此時,老農莊主的小兒子湯姆接管了這份家業。他是個典型的英格蘭自耕農,娶了個帶著女兒的波蘭寡婦,但由於文化和心理上的差異,他們之間的感情並不和睦,湯姆對繼女安娜倒是寵愛有加。安娜長大後,和湯姆的侄子花邊設計師威廉結婚。婚後的家庭生活同樣也不美滿,再次出現了心靈上的扭曲和不和諧。他們的大女兒厄休拉是本書後半部分的主人公,由於受家庭影響,她成長為一個任性自負、桀驁不馴的姑娘,並和一個波蘭流亡貴族安東·斯克裏本斯基相愛。後來,她當上小學教師,由於善待學生,反遭學生欺侮,並引起校長、教師的不滿,於是她不得不改用嚴厲懲罰來對付學生。兩年後,她放棄教職,上大學繼續學習,但內心深感痛苦,覺得教育製度已經腐敗,學校正在把人培養成無情無義之輩,機械地為某種強加的製度服務,大學已不過是一家虛假的店鋪和倉房,惟利是圖是它惟一的目的,它也不生產任何東西。它冒稱為了知識的神聖價值而存在。可是,知識的神聖價值已經變成物質財富之神的走狗。而社會製度則更加腐敗墮落。因而她不再關心學業,終日癡迷於和安東的戀情,試圖在狂熱的肉欲放縱中解脫自己的靈魂。但安東對現存製度深信不疑,熱衷於殖民主義戰爭,他們在思想觀念和心靈上的嚴重分歧,終於使兩人分了手,安東去了印度。當厄休拉發現自己已經懷孕,給他去信告知,安東的回電竟是“我已結婚”。流產後的厄休拉大病了一場,經過這一連串的希冀、激情、失望、彷徨和痛苦之後,在一個雨天的下午,她仰望著天邊出現的一道彩虹,遐想著、憧憬著美好的未來。

從題旨上看,本書表麵上是一部跨越三代人的家史,實際上是對正在分崩離析的社會生活的剖析,也是對破壞自然,摧殘人性,使人物化、異化,瓦解人和人之間友愛關係的工業文明的揭露和譴責,它把社會主題和個人主題作了完美的結合。從藝術手法看,《虹》雖然仍較多地采用現實主義的傳統手法,對於環境的再現,日常生活的描述等,均生動細膩,自然真切,但不可否認,這是勞倫斯創作旅程中從現實主義向現代主義過渡的一個轉折點。書中彌漫著神秘朦朧的象征,充滿熨帖入微的心理描寫和震撼心旌的激情。這一切都使我們深深體會到,勞倫斯不愧是現代主義小說的開創者之一,《虹》這部小說確實有著永久的魅力。

《虹》是勞倫斯小說中最長的一部,它仍以勞倫斯家鄉的礦區生活和農村生活為背景,通過居住在德比郡和諾丁漢郡交界處科西澤村農莊主布蘭文一家三代人的經曆和變化,透視了英國社會從前期資本主義向資本主義大工業社會過渡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