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給自己寫“自傳”,這是我從來沒有想過的事。現如今,為了承載自己所寫就的家族曆史的點滴文字,要為自己寫“自傳”,心中對兩個問題很糾結:一是“傳記”大都是由知情的朋友或專業工作者,經過對傳主的資料的搜集整理而成的。自己給自己寫傳,會不會落個“王婆賣瓜”之嫌?二是以往的“傳記”,傳主都是大人物或名人,像我這樣的小人物有沒有資格給自己立傳?後來,經過反複的思考和受《我這輩子》《閱讀徐山林》兩部著作的啟迪,我的兩個糾結得到了化解。自己給自己寫傳記,近年來已有不少。而且,我的經曆,我所做的一切,有誰能比我自己更清楚呢?隻要我所寫的內容是實事求是的,沒有沽名釣譽,沒有炒作,就不怕別人說自己是“王婆賣瓜”。至於自己是小人物有沒有資格給自己立傳,一則國家從來沒有規定小人物不能立傳;二則“任何人的人生都是一段長長短短
的曆史,或驚天動地,或平淡無奇”。大人物和名人都有非凡的人生、輝煌的曆史,其“傳記”有震撼人心的故事,蘊含有家國情懷和深刻的思想,有著普世教育的價值,可以供廣大讀者去閱讀。而像我這樣的小人物,一生平平淡淡,沒有轟轟烈烈的人生,沒有驚世駭俗的曆史,因而所寫的“自傳”裏也沒有動人心弦的精彩故事。這樣的“傳記”,雖不能登大雅之堂,但可以供家人、家族的後人和朋友閱讀。心中的糾結消除後,我就開始了“自傳”的撰寫,並將“自傳”冠名為《風雨人生》。
創作本身是一項十分艱苦的勞動。而我由於疾病纏身和不會運用電腦打字,在撰寫《風雨人生》這部著作的過程中拋灑了更多的汗水,忍受了很大的痛苦。由於我的痔瘡手術做得很失敗,留下了嚴重的後遺症,致使我不能坐在椅子上進行寫作,因而這部著作我是趴在床上和書桌上撰寫的。同時,由於病魔不斷來襲,迫使撰寫工作時斷時續,加上趴在床上和書桌上撰寫,時間一長身體難以支撐,每天隻能工作三四個小時,從而導致這部著作的撰寫前後用了近三年的時間,這期間所要忍受的痛苦一言難盡。除此而外,由於自己不會運用電腦打字,書稿從寫初稿到修改、抄寫謄清,全部是手工操作,而且書稿打印後的校樣還校對了兩遍。這就是說,書稿從撰寫到完成校對工作時,我要手寫兩遍、眼睛看多遍,其中的勞動量之大,不言而喻。總之,這部著作的撰寫不容易,花費了大量時間,付出了很多心血,但我認為值得,心裏很甜,因為我在古稀之年做了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拙著在文風上不完全一致,這是由於采取了不同的寫作方法。全書除了《前言》和《引言》外,共分九大部分,其中八個部分基本上采取的是敘述性的寫作方法,而隻有第七部分即《在圖書出版園地耕耘的三十五個春秋》采取了夾敘夾議的寫作方法。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出版社的編輯工作的特殊性所致。假若第七部分仍然采用敘述性的方法進行寫作,就很難寫下去。這是因為:一方麵,我在幾十年中編輯了數百種圖書、終審書稿數千種,不可能也沒有必要一一進行介紹;另一方麵,每本圖書的編輯和審稿大體上都是相同的套路,如果把每本書稿是怎樣編輯的、怎樣終審的,一一加以敘述,不僅做不到,而且即便是做到了,書稿的篇幅就會相當龐大,內容上就會出現重複、囉唆,會出現“三碗豆腐、豆腐三碗”的狀況。正是因為這樣,第七部分采取了夾敘夾議的寫作方法,也就是說寫作不再單單是敘述,而是增加了理論分析,從而使得這一部分在文風上與其他部分不盡一致。盡管如此,我仍然認為這一方法的采用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因為它深化了書稿的內容,提升了書稿的思想性,反映了自己對編輯理論的認知。
自己給自己寫“自傳”,這是我從來沒有想過的事。現如今,為了承載自己所寫就的家族曆史的點滴文字,要為自己寫“自傳”,心中對兩個問題很糾結:一是“傳記”大都是由知情的朋友或專業工作者,經過對傳主的資料的搜集整理而成的。自己給自己寫傳,會不會落個“王婆賣瓜”之嫌?二是以往的“傳記”,傳主都是大人物或名人,像我這樣的小人物有沒有資格給自己立傳?後來,經過反複的思考和受《我這輩子》《閱讀徐山林》兩部著作的啟迪,我的兩個糾結得到了化解。自己給自己寫傳記,近年來已有不少。而且,我的經曆,我所做的一切,有誰能比我自己更清楚呢?隻要我所寫的內容是實事求是的,沒有沽名釣譽,沒有炒作,就不怕別人說自己是“王婆賣瓜”。至於自己是小人物有沒有資格給自己立傳,一則國家從來沒有規定小人物不能立傳;二則“任何人的人生都是一段長長短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