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際遇把我拋向學術寫作,一晃三四十年了。這期間,出版了十幾種專門著作,另外也撰寫了數百篇研究論文、評論文章和散文,後者曾輯為若幹個集子。承河南省文學院美意,邀我這位河南作者把自己的理論文章搞個自選集,列人該院係列叢書。於是,經過一番考慮和刪選,就有了這個文藝論集。

從篇目可以看出,其中文字大約涵括如下內容:古典藝術、戲曲戲劇、文藝批評、文學和影視劇評論、傳統文化。這個範圍,恰好覆蓋了我的研究圈域,也就可以折射出我的學術麵貌了。

書名“氣韻與格局”五個字,來自所選首篇文章《宋藝術的氣韻與格局》。氣韻、格局,既可用以概括時代,也可用以把握個人。就時代言,任何學術都是時代的學術,時代風氣引領學術的潮頭與方向。即如20世紀初的學術是在西學東漸背景下中西文化交融的結果,新時期的學術則是在眼界洞開和思想大解放基礎上的發揚精進。就個人言,氣韻和格局也決定了一個學者的場域、質量和境界。故而用此為名,不為不妥。

河南文藝出版社總編輯陳傑女士及責任編輯張恩麗女士為拙著出版添注了心力,在此略致謝意。

廖奔

丙申初春綴於北京馬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