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命運 楔子
楔子:
(不喜歡的可以直接跳過)
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禦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製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俛首係頸,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裏;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病死途中。內侍趙高夥同其次子胡亥與丞相李斯密謀篡改遺囑,賜死於上郡戍邊的始皇長子扶蘇和大將蒙恬,並立胡亥為秦二世,胡亥繼位後,其統治之殘酷,較秦始皇有過之而無不及,導致怨言載道,民不聊生。
假如秦太子扶蘇沒有死,他為了複仇而踏上的艱難的旅程,可不可以力挽狂瀾扭轉秦朝滅亡呢?他可不可以與相愛的人永遠生活在一起呢?他可不可以建立自己的國度使人民安居樂業呢?
這是一片支離破碎的大陸,在這片大陸生存的人經曆了長達千年的亂世混戰,這裏的絕大多數人連最基本的溫飽都難以滿足,錯落在各國帝都再怎麼光鮮亮麗也無法掩蓋荒郊野外同類相食手足相殘的事實!!!
這裏的人類早就厭惡了這種戰亂不斷、顛沛流離的生活,渴望上天體恤民情降一聖人帶來哪怕是短暫的和平,統一這支離破碎的大陸,征服那些魚肉百姓的諸侯。在百年之久的混戰中,由嬴姓諸侯創建的大秦帝國在嬴政之手終於合天下之民意、聚世界之奇才、以摧枯拉朽之勢一舉吞並諸侯各國,建立正真的大秦帝國,首次完成華夏大一統,嬴政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構成“皇帝”之稱號,自封“秦始皇”。
秦始皇靠不斷殺戮帶來的大一統第一次為顛沛流離的百姓帶來停止戰亂,過上幸福穩定生活的希望。
可能這片大陸命中注定無法擺脫亂世,僅僅存在了十幾年和平,之後風雲再起,亂世之下一曲曲豪情悲歌注定要流傳千古,在暴政壓迫和饑寒交迫之下人民再也無法忍受秦國執政者的殘暴,他們被迫豁出生命拿起武器去爭取那一絲微薄的生機,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農民起義正在一步步的將大秦帝國推向萬丈深淵。
下集摘要:年少時的扶蘇機智聰穎,天生一副悲天憫人的俠義心腸,因此在政見上經常與父皇背道而馳。秦始皇偏執的認為這是太子扶蘇性格軟弱所致,於是下旨讓扶蘇協助大將軍蒙恬抵禦北方遊牧部落入侵,希望籍此培養出一個剛毅果敢的太子。
幾年的塞外征戰果然使扶扶蘇成長的與眾不同,他身先士卒、勇猛善戰立下了赫赫戰功,敏銳的洞察力與出色的指揮才能讓眾多的邊防將領自歎弗如;他愛民如子、謙遜待人更是深得廣大百姓的愛戴與推崇。
可人算不如天算,渾身是血癱坐在荒郊野外的扶蘇從沒想過,自己堂堂大秦帝國的太子,大秦帝國第一皇位繼承者,曾浴血疆場立下赫赫戰功屢次抗擊北方遊牧部落騷擾入侵有功的大英雄居然也會成為大秦帝國頭號要犯,居然也會陷入千裏亡命的境地!!!
作品相關:
本書原名:夢醒時分1:亂世國殤
“殤”字深奧,它有(1)夭折;(2)戰死者,死在外麵的人,兩種意思。
秦國作為中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自建立到滅亡隻有短短的15年,喻之為夭折,當不為過。
而其間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反秦,後因內部勾心鬥角也是最終夭折。
最後楚霸王烏江自刎更是讓人感慨英雄早逝。
扶蘇逃難看到當時社會:淒涼悲切,殤者滿目,客死他鄉的勞工、黔首戍邊的民夫、英勇不屈的義軍、負隅頑抗的秦兵,也隻有一個“殤”字才能夠恰如其分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