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晉瑜:您的寫作看來很順利,當專業作家沒多久就得了全國獎,很快加入中國作協。當時在部隊的寫作環境怎樣?
朱秀海:當時部隊裏積聚了大量人才,團裏宣傳股有十八個幹事,這些人來自四麵八方,有些還是名人之後,讀書很多,跟他們在一起受到很大影響。事實上即使在“文革”後期,部隊相對於農村仍然是個比較好的讀書的地方,至少是有書可讀。調到軍區後,這裏的讀書環境就更好了,創作室有一間大的圖書室,我們的主任是南大的老大學生,學識淵博,讀書很多,問我看過什麼書,他問了一堆書名,包括《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總之都是西方的名著,我都沒看過。主任就很沮喪,說早知道這樣就不調你來了。我心想我還不願意來呢,我在部隊發展得很好。但是現在我很感激這位老主任,他當時就給我開了二十多本書的書單,讓我別寫了,先讀書。
雖然很早就拿到了全國獎和全軍獎,但實際上那個時候我覺得自己並不知道怎麼當作家,甚至不知道為什麼一定要當這個作家。我在部隊發展得很好哇!是後來在長期的學習和不能不當作家的過程中慢慢體味,才一點點明白該怎麼從事這一門職業。包括寫什麼,怎麼寫,到了最後是你能“寫出點什麼”。這是最要緊的。每個作家能夠留給這個世界的可能都是這個“一點什麼”。過去寫戰爭題材的小說,要寫我能寫出點兒“什麼”,近年來寫電影劇,也一直在思考能寫出點“什麼”來。這些年我寫的商業劇居多,簡單地說,我希望能寫出的是商業和民族生存發展的關係,包括商業和革命的關係。
兩次參戰,給朱秀海帶來一生的影響。他是帶著“不打算回來”的心態上的戰場,知道他的戰友都評價:軍區這小子不怕死!
舒晉瑜:您所經曆的戰爭是怎樣的?兩次參戰,一定給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朱秀海:1978年12月20日,我突然接到去前線打仗的命令。這是我第一次接觸真實的戰爭,對我一生都有重大影響。當時的要求是軍區機關年輕的幹部,沒有打過仗的,挑選一批人跟著隊伍去參戰。不是深入生活,就是參戰,也沒有寫作任務。當時我們軍區的政治部主任是原來的總政文化部長謝鏜忠,他是個老紅軍,在文學上是內行,他點名讓我參加,因為我在軍區文化部的年齡最小。讓我參戰,其實也是在我身上寄予了一些文學方麵的希望。
我覺得自己年輕的時候很遲鈍。接到命令時整個人都蒙了,當我們的部長問我還有什麼話要留下時,我什麼反應也沒有。其後經曆了一個難忘的晚上。戰友們去食堂吃晚飯,我沒有去;晚飯後戰友敲門約我去體育館看軍區籃球隊的比賽,我去了,坐在那裏,已經看不見人了,隻記得雙方不知怎麼就打起來了,我不想再看下去,一個人走回宿舍。武漢那天下大雪,中南路和武珞路口就我一個人,我看到城市的萬家燈火,每扇窗戶裏都透出燈光,每一扇窗戶後麵都是一個幸福的人家,可是這一切都與我無關了。我一直認為我就是這個時候突然過了那個坎的。回宿舍後我很快就寫了兩封信,一封給家裏,一封給單位。收拾行裝的時候我拿起了《安娜。卡列尼娜》,帶還是不帶心裏很矛盾,是周揚翻譯的,豎排版,繁體字,拿起來又放下,最後還是帶上了,我以為在戰場上是不可能讀完這部書的,但結果是我在戰場上讀完了它。然後我就睡覺了,以為會做夢,睡不著,可我睡得很好,一夜無夢。
舒晉瑜:您的寫作看來很順利,當專業作家沒多久就得了全國獎,很快加入中國作協。當時在部隊的寫作環境怎樣?
朱秀海:當時部隊裏積聚了大量人才,團裏宣傳股有十八個幹事,這些人來自四麵八方,有些還是名人之後,讀書很多,跟他們在一起受到很大影響。事實上即使在“文革”後期,部隊相對於農村仍然是個比較好的讀書的地方,至少是有書可讀。調到軍區後,這裏的讀書環境就更好了,創作室有一間大的圖書室,我們的主任是南大的老大學生,學識淵博,讀書很多,問我看過什麼書,他問了一堆書名,包括《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總之都是西方的名著,我都沒看過。主任就很沮喪,說早知道這樣就不調你來了。我心想我還不願意來呢,我在部隊發展得很好。但是現在我很感激這位老主任,他當時就給我開了二十多本書的書單,讓我別寫了,先讀書。
雖然很早就拿到了全國獎和全軍獎,但實際上那個時候我覺得自己並不知道怎麼當作家,甚至不知道為什麼一定要當這個作家。我在部隊發展得很好哇!是後來在長期的學習和不能不當作家的過程中慢慢體味,才一點點明白該怎麼從事這一門職業。包括寫什麼,怎麼寫,到了最後是你能“寫出點什麼”。這是最要緊的。每個作家能夠留給這個世界的可能都是這個“一點什麼”。過去寫戰爭題材的小說,要寫我能寫出點兒“什麼”,近年來寫電影劇,也一直在思考能寫出點“什麼”來。這些年我寫的商業劇居多,簡單地說,我希望能寫出的是商業和民族生存發展的關係,包括商業和革命的關係。
兩次參戰,給朱秀海帶來一生的影響。他是帶著“不打算回來”的心態上的戰場,知道他的戰友都評價:軍區這小子不怕死!
舒晉瑜:您所經曆的戰爭是怎樣的?兩次參戰,一定給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朱秀海:1978年12月20日,我突然接到去前線打仗的命令。這是我第一次接觸真實的戰爭,對我一生都有重大影響。當時的要求是軍區機關年輕的幹部,沒有打過仗的,挑選一批人跟著隊伍去參戰。不是深入生活,就是參戰,也沒有寫作任務。當時我們軍區的政治部主任是原來的總政文化部長謝鏜忠,他是個老紅軍,在文學上是內行,他點名讓我參加,因為我在軍區文化部的年齡最小。讓我參戰,其實也是在我身上寄予了一些文學方麵的希望。
我覺得自己年輕的時候很遲鈍。接到命令時整個人都蒙了,當我們的部長問我還有什麼話要留下時,我什麼反應也沒有。其後經曆了一個難忘的晚上。戰友們去食堂吃晚飯,我沒有去;晚飯後戰友敲門約我去體育館看軍區籃球隊的比賽,我去了,坐在那裏,已經看不見人了,隻記得雙方不知怎麼就打起來了,我不想再看下去,一個人走回宿舍。武漢那天下大雪,中南路和武珞路口就我一個人,我看到城市的萬家燈火,每扇窗戶裏都透出燈光,每一扇窗戶後麵都是一個幸福的人家,可是這一切都與我無關了。我一直認為我就是這個時候突然過了那個坎的。回宿舍後我很快就寫了兩封信,一封給家裏,一封給單位。收拾行裝的時候我拿起了《安娜。卡列尼娜》,帶還是不帶心裏很矛盾,是周揚翻譯的,豎排版,繁體字,拿起來又放下,最後還是帶上了,我以為在戰場上是不可能讀完這部書的,但結果是我在戰場上讀完了它。然後我就睡覺了,以為會做夢,睡不著,可我睡得很好,一夜無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