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為進一步提高教師素質,漢華中文學校與中國暨南大學華文學院聯合開辦了歐洲第一個學製3年的“華文教育函授本科學曆班”。2013年7月,來自德國不同地區華文學校的專職和兼職教師們,經過了3年華文教育函授及麵授學習以及相應的教學實踐,圓滿地完成了1 8門課程和畢業論文,其中19名學員順利畢業,取得了“華文教育專業學士”學位證書,其中有11位是漢華教師。這意味著漢華全體教師均為教育係畢業的、有著多年實踐經驗的教育專業人士。為進一步發揮漢華中文學校在北德華文教育中的龍頭和骨幹作用,自2010年起,中國國家漢辦每兩年派出一位中文教師來漢華任教,至今已堅持了兩屆。
2.依據實際情況,選擇編纂教材。在教材的選用上,采取“因材施教”,根據學生不同的需求,在學校教務部的統一安排下采取了《中文》海外版教材和國內人教版教材相結合的方法,還根據國務院僑辦有關“三常”的建議,在高年級開設了中國曆史、地理和文化課程,使得學生對中華文明有了全麵的了解,收效明顯。2009年,我校周開雰女士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總結、提高,吸收各家之長,結合海外幼兒性格環境特色,以“宜早、宜多、宜樂”為主導思想,編纂了《幼兒快速識字》係列教材。甫一出版,不僅漢華在教學實踐中嚐到了甜頭,遍布全德乃至其他國家的數所中文學校也極為關注,紛紛推廣,沿用至今,取得了同樣的收效。
3.落實教學措施,建立教學體係。在教學實踐中,漢華學校逐漸摸索和總結出一套有特色並且實用的教育模式,這是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的理論基礎。首先,從整章建製入手,製定出《學校管理章程》等一係列規章製度,並建立了專門的“教育教學研究室”,定期召開教務會、開展教研活動,對教師的教學計劃、備課教案、授課效果、學生作業和教師批改等,實施一條龍式的隨時監控。對教師進行定期的教育培訓以及不定期的“批改作業抽查”、“聽課抽查”,采取多種形式,把規章製度落到實處,確保硬件過硬。
在海外教中文,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是,中文不是中小學考試科目,沒有必修或升學的壓力。華裔家長們大都出於對祖國、對母語傳統的感情,犧牲業餘時間帶孩子來學習中文。如何把學生們意識中的“要我學”變為主動的“我要學”,又是擺在教師們麵前的一個重要課題。我們通過具體教學實踐,經過多層麵的探討認識到,中華文化以其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在雙語環境下,學生對中文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把教學重點放在中文的熏陶感染上,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還要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同時,還要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中文書籍和材料,著重培養學生的雙語實踐能力,在大量的雙語實踐中掌握運用中文的規律。總而言之,要通過各種靈活的教學手段,激發和促進學生們對中文的學習興趣。
與此同時,為進一步提高教師素質,漢華中文學校與中國暨南大學華文學院聯合開辦了歐洲第一個學製3年的“華文教育函授本科學曆班”。2013年7月,來自德國不同地區華文學校的專職和兼職教師們,經過了3年華文教育函授及麵授學習以及相應的教學實踐,圓滿地完成了1 8門課程和畢業論文,其中19名學員順利畢業,取得了“華文教育專業學士”學位證書,其中有11位是漢華教師。這意味著漢華全體教師均為教育係畢業的、有著多年實踐經驗的教育專業人士。為進一步發揮漢華中文學校在北德華文教育中的龍頭和骨幹作用,自2010年起,中國國家漢辦每兩年派出一位中文教師來漢華任教,至今已堅持了兩屆。
2.依據實際情況,選擇編纂教材。在教材的選用上,采取“因材施教”,根據學生不同的需求,在學校教務部的統一安排下采取了《中文》海外版教材和國內人教版教材相結合的方法,還根據國務院僑辦有關“三常”的建議,在高年級開設了中國曆史、地理和文化課程,使得學生對中華文明有了全麵的了解,收效明顯。2009年,我校周開雰女士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總結、提高,吸收各家之長,結合海外幼兒性格環境特色,以“宜早、宜多、宜樂”為主導思想,編纂了《幼兒快速識字》係列教材。甫一出版,不僅漢華在教學實踐中嚐到了甜頭,遍布全德乃至其他國家的數所中文學校也極為關注,紛紛推廣,沿用至今,取得了同樣的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