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園正氣的曆史頌歌(1 / 1)

這是編劇楊舒棠和導演石宏圖、葉紅珠以及眾多舞台工作者,根據裴豔玲的舞台特長與技藝潛能為之量身定做的一部大戲。整部戲結構得十分巧妙,把裴豔玲唱念做打集於一身的功夫、表演跨行當跨劇種的特點進行了集中展示。在此戲裏裴豔玲演了青衣、老生、武生行當,唱了西皮二黃的各種板式以及昆腔、吹腔、南梆子、老梆子,展現了武功、舞蹈、歌唱、念誦各種技藝,而這一切又都是為塑造響九霄這個人物服務的、為表現戲曲藝人鐵肩擔道義的愛國情懷服務的、為創造劇中的悲劇情境服務的,因此戲情感人、戲藝動人、戲神化人。劇本截取田際雲參與變法最終失敗浪跡天涯一段故事來展現他勇擔國難的人格,虛構他與愛徒曉霞的一段生死離別情來體現他的兒女情長,結撰出一個頗具傳奇色彩的戲曲框架。中間寫慈禧太後、光緒皇帝及譚嗣同的變法鬥爭為蕩開的一筆,正麵表現了田際雲所參與的變法鬥爭的險惡與殘酷,加深了劇作的內涵,又處理得簡潔明了、筆墨經濟,一俟交代完畢戲立即返回到響九霄身上。而這看似無心的設計,卻又為裴豔玲的中場換裝和休息提供了時間,使她能夠在前後的重場戲中大展風采。裴豔玲於是表演出入於戲情戲境裏外、出神入化,情感遊走於人物角色之間、情景交融。最終戲歸於對人物的傾情塑造,完整展現了一個有著悲劇人生的戲曲藝人的精神世界。編劇楊舒棠因而實現了他的追求:“戲曲文本應當在繼承戲劇文學精神的同時,給舞台提供更加廣闊的表演空間,讓觀眾在藝術審美的娛樂中,自然而然地將文本傳達的思想情感滲透到心靈之中。”

今天的演出,河北省京劇院的隊伍顯得格外齊整,角色個頂個,嗓子個賽個,連伴奏樂隊都奏出了水平,贏得“好”聲陣陣。表演的台風嚴整,充分體現出了“一棵菜”的整體精神。張慧敏扮演的曉霞嗓音清亮、人物甜美,梁維玲扮演的慈禧果決大氣、不失豪橫,尹盛林扮演的譚嗣同花臉唱腔蒼老雄渾,即使是一幫孩子演員翻跟鬥、打出手也都勁道十足。至於整台加工精致的布景、解意傳神的燈光,尤其行雲流水般的唱腔和音樂設計,都使這台戲具備了較高的舞台品位。一出《響九霄》,使人們對河北省京劇院刮目相看。

原載《人民日報》20088年6月199日

這是編劇楊舒棠和導演石宏圖、葉紅珠以及眾多舞台工作者,根據裴豔玲的舞台特長與技藝潛能為之量身定做的一部大戲。整部戲結構得十分巧妙,把裴豔玲唱念做打集於一身的功夫、表演跨行當跨劇種的特點進行了集中展示。在此戲裏裴豔玲演了青衣、老生、武生行當,唱了西皮二黃的各種板式以及昆腔、吹腔、南梆子、老梆子,展現了武功、舞蹈、歌唱、念誦各種技藝,而這一切又都是為塑造響九霄這個人物服務的、為表現戲曲藝人鐵肩擔道義的愛國情懷服務的、為創造劇中的悲劇情境服務的,因此戲情感人、戲藝動人、戲神化人。劇本截取田際雲參與變法最終失敗浪跡天涯一段故事來展現他勇擔國難的人格,虛構他與愛徒曉霞的一段生死離別情來體現他的兒女情長,結撰出一個頗具傳奇色彩的戲曲框架。中間寫慈禧太後、光緒皇帝及譚嗣同的變法鬥爭為蕩開的一筆,正麵表現了田際雲所參與的變法鬥爭的險惡與殘酷,加深了劇作的內涵,又處理得簡潔明了、筆墨經濟,一俟交代完畢戲立即返回到響九霄身上。而這看似無心的設計,卻又為裴豔玲的中場換裝和休息提供了時間,使她能夠在前後的重場戲中大展風采。裴豔玲於是表演出入於戲情戲境裏外、出神入化,情感遊走於人物角色之間、情景交融。最終戲歸於對人物的傾情塑造,完整展現了一個有著悲劇人生的戲曲藝人的精神世界。編劇楊舒棠因而實現了他的追求:“戲曲文本應當在繼承戲劇文學精神的同時,給舞台提供更加廣闊的表演空間,讓觀眾在藝術審美的娛樂中,自然而然地將文本傳達的思想情感滲透到心靈之中。”

今天的演出,河北省京劇院的隊伍顯得格外齊整,角色個頂個,嗓子個賽個,連伴奏樂隊都奏出了水平,贏得“好”聲陣陣。表演的台風嚴整,充分體現出了“一棵菜”的整體精神。張慧敏扮演的曉霞嗓音清亮、人物甜美,梁維玲扮演的慈禧果決大氣、不失豪橫,尹盛林扮演的譚嗣同花臉唱腔蒼老雄渾,即使是一幫孩子演員翻跟鬥、打出手也都勁道十足。至於整台加工精致的布景、解意傳神的燈光,尤其行雲流水般的唱腔和音樂設計,都使這台戲具備了較高的舞台品位。一出《響九霄》,使人們對河北省京劇院刮目相看。

原載《人民日報》20088年6月19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