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忘記失敗
電影《殺戮戰場》有一幕令人震驚:那是個生活在高棉戰亂中的小孩,隻有十二、三歲,在極端絕望的心情下,拾起一支機關槍,向周圍掃射。觀眾不禁要問,到底為什麼,逼得一個孩子做出那樣的舉動來?行為學家認為,一方麵是這個孩子掉入了人性極度殘暴的深淵;另一方麵,他生活在硝煙彌漫、斷垣殘瓦的世界,認為持槍射擊是適當的反應。他看見別人做過,所以自己也這麼做。
行為是心態的反映,記憶的再現。也就是說,行為是把儲存的做法,再施展出來。如果你的記憶裏過去的失敗根深蒂固,那麼,你便會重複失敗。相反,如果你儲存了成功的記憶,那麼運用與當時相同的心理和生理狀況,就可再獲成功。
1984年奧運會之前,將參加1500公尺自由式遊泳的選手邁可·歐布萊恩,一直在苦練,可是他總覺得自己不可能贏得這枚金牌,他的心裏似乎有一塊阻撓他取勝的障礙。他認為拿到金牌是奢望,因此把目標放在銅牌,至多是銀牌,就是不敢指望金牌。因為同場競技的另一位好手,喬治·狄卡洛已經擊敗過他數次。
為了幫助他,潛能開發專家羅賓花了一個半小時,幫助邁可想像他巔峰時的狀況,也就是那場曾擊敗過狄卡洛的比賽,從中找出鍛煉的方式、腦海裏的想法、自我打氣的言論、贏後的感覺等等。他們逐項地探討他當時的生理及心理狀況,甚至是比賽時槍響前一刹那的情況。當歐布萊恩進入決賽當天,按照擊敗狄卡洛時所做的每項動作演練,結果,他贏得了金牌,整整領先狄卡洛六秒之多。
可見,人的記憶會影響人的行為。如果我們總是記取那些讓我們沮喪、鬱悶的經驗或經曆,那麼在遇到同樣的情境時,我們依然會像從前那樣害怕失敗。這就是俗話說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好了傷疤忘了疼”,其實正是人的情緒調節機製,這可以使人能夠及時擺脫那些不愉快的、可能會影響心情和健康的事情。
小孩子在這方麵堪稱是大人的老師,尤其是他們處理矛盾和衝突的方法。當一個孩子生另一個孩子的氣時,他會說:“我不和你玩了。”然而過不了多久,他可能又回來找那個孩子玩,好像什麼都沒發生過。他們的心裏不會有不愉快的記錄,更不會念念不忘過去的事情。
失敗其實隻在你的心中,世界上並沒有真正的失敗!如果不能忘記失敗,將永遠生活在失敗的陰影中。
人生箴言:
忘記失敗,就不會妄自菲薄,不會背負失敗的陰影而影響拚搏的信心。忘記失敗,才能獲得新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