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本給領導幹部閱讀的讀物,我們不可能麵麵俱到,對170年來的西方社會學和百年左右的中國社會學進行全麵、係統的介紹。結合出版社給我們提出的編選要求以及社會學與一些相鄰學科的交叉性,我們精選了36本中外社會學名著進行解讀和介紹。在對作品進行選擇時我們主要考慮了以下幾個原則:
1.西方名著與中國名著相結合,但在篇幅上以西方名著為主,以中國名著為輔(西方社會學名著28篇,中國社會學名著8篇)。原因很簡單:中國社會學的曆史不如西方久長,成果相對來說,也不如西方社會學那麼豐富多樣。因此,以較多的篇幅來介紹西方社會學名著是合乎實際的。
2.對西方社會學名著的介紹,在時間上兼顧古典、現代和當代三個時期,以使讀者對西方社會學不同發展時期的成果都能略有了解。但對中國社會學名著的介紹,在時間上則主要限於1949年之前,而未包括1949年之後中國社會學的作品。主要原因是:(1)由於社會學在中國於1952年即被取消,至1980年才正式恢複重建。1949年之後中國社會學的曆史實際主要是1980年恢複重建之後的曆史,這一時期離當前的讀者來說相對比較近,有關作品讀者很容易找到,無須我們在這裏多加介紹;(2)所謂“名著”,往往需要經過相當長一段時間的檢驗才能得到定評。1980年之後迄今隻有短短30年,已出版或發表的中國社會學成果中哪些可以稱為“名著”,是一個很難加以回答的問題。既如此,則不如把這部分的任務留給後人去做。
3.理論研究著作的介紹和應用研究著作的介紹相結合。雖然理論研究著作構成了一個學科發展的基石,但應用研究著作則體現了一個學科的現實價值,且更容易令本叢書的讀者感興趣。因此,我們在作品的選擇過程中一方麵也考慮選擇一些有理論意義的重要作品,如帕累托的《普通社會學綱要》、帕森斯的《社會行動的結構》、達倫多夫的《工業社會的階級與階級衝突》、鮑曼的《流動的現代性》、孫本文的《社會學原理》、梁漱溟的《鄉村建設理論》、費孝通的《江村經濟》等,但另一方麵則盡可能地注意選擇那些有現實參考價值的應用研究著作,且盡可能涵蓋較多的應用或分支社會學領域(如組織社會學、經濟社會學、政治社會學、城市社會學、教育社會學、宗教社會學、消費社會學、網絡社會學、法律社會學、人口社會學、家庭社會學、犯罪社會學等),以使讀者能夠盡量領略社會學所具有的實用品格。
在稿件的撰寫方麵,我們也曾努力遵照出版社的要求,盡量做到通俗、易懂、生動、活潑。但遺憾的是,本書作者多是學術界中人,寫慣了學術作品,而對本書一類的寫作則略感生澀。雖然我們盡力而為,但離出版社和讀者的要求可能還是有一段距離,敬請大家諒解。
作為一本給領導幹部閱讀的讀物,我們不可能麵麵俱到,對170年來的西方社會學和百年左右的中國社會學進行全麵、係統的介紹。結合出版社給我們提出的編選要求以及社會學與一些相鄰學科的交叉性,我們精選了36本中外社會學名著進行解讀和介紹。在對作品進行選擇時我們主要考慮了以下幾個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