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草地麵臨的壓力及其退化情況
由於社會曆史的原因,中國草地可利用麵積比例較低,優良草地麵積小,草地品質偏低;天然草地麵積大,人工草地比例過小;天然草地的麵積逐步減少,質量不斷下降;草地載畜力下降,普遍超載過牧,草地三化(退化、沙化、堿化)麵積不斷擴展。我國目前草地資源管理和開發建設的水平比發達國家落後半個世紀以上。
近年來,由於對草地的掠奪式開發,亂開濫墾、過度樵采和長期超載過牧,草地麵積逐年縮小,草地質量逐漸下降。由於草地植被蓋度降低,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減弱。根據2003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中國90%的可利用天然草原有不同程度的退化,其中中度退化以上草地麵積已占半數,嚴重退化草原近1.8億ha。全國退化草地的麵積以每年200萬ha的速度擴張,天然草原麵積每年減少65~70萬ha,天然植物產草量近30年來下降30% ~50%。草原生態環境局部改善,整體惡化的趨勢尚未得到扭轉,草原質量不斷下降。
由於不合理的利用,草原生態係統遭到了嚴重破壞,西北地區沙漠逐漸擴展,荒漠化日益嚴重,沙塵暴頻繁發生。20世紀80年代以來,北方主要草原分布區產草量平均下降幅度為17.6%,下降幅度最大的荒漠草原達40%左右,典型草原的下降幅度在20%左右。產草量下降幅度較大的省區主要是內蒙古、寧夏、新疆、青海和甘肅,分別達27.6%、25.3%、24.4%、24.6%、20.2%。
由於草地的生態平衡被破壞,2000年,新疆、內蒙古、青海、甘肅、四川、陝西、寧夏、河北、遼寧、吉林、黑龍江、山西等十二省(自治區)普遍發生了草地鼠害和蟲害,受影響的草地總麵積為4266.7萬ha,其中,蟲害麵積為1466.7萬ha,鼠害麵積為2800萬ha。2001年,內蒙古地區的草地普遍遭受了嚴重的旱災,大麵積草原沒有了植被而隻剩下黃沙。草地退化、沙化、堿化還加重了全國性的風沙危害、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的擴展,導致黃河斷流、長江水患加深、沙塵暴愈演愈烈。50年來,我國每年平均草地建設投入不到0.45元brha,因而天然草地畜產品單位產量低,百畝草地產肉量隻25.5kg,產奶26.8kg,毛3kg,僅為相同氣候帶下美國的1br27,新西蘭的1br82。草地是可更新資源,在管理失誤下可以由好變壞,而在科學管理下也可以由壞變好。我國多年來在內蒙古、新疆、湖北、貴州等地的試點實踐證明,大力加強草地科學管理、興建人工草地,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包括信息技術和生物工程技術)發展知識密集型草業綜合產業,完全能夠在較短時間內使草地生產力趕上世界發達國家同類草地的生產水平,為西部生態環境建設起到重要作用。
2.草地麵臨的壓力及其退化情況
由於社會曆史的原因,中國草地可利用麵積比例較低,優良草地麵積小,草地品質偏低;天然草地麵積大,人工草地比例過小;天然草地的麵積逐步減少,質量不斷下降;草地載畜力下降,普遍超載過牧,草地三化(退化、沙化、堿化)麵積不斷擴展。我國目前草地資源管理和開發建設的水平比發達國家落後半個世紀以上。
近年來,由於對草地的掠奪式開發,亂開濫墾、過度樵采和長期超載過牧,草地麵積逐年縮小,草地質量逐漸下降。由於草地植被蓋度降低,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減弱。根據2003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中國90%的可利用天然草原有不同程度的退化,其中中度退化以上草地麵積已占半數,嚴重退化草原近1.8億ha。全國退化草地的麵積以每年200萬ha的速度擴張,天然草原麵積每年減少65~70萬ha,天然植物產草量近30年來下降30% ~50%。草原生態環境局部改善,整體惡化的趨勢尚未得到扭轉,草原質量不斷下降。
由於不合理的利用,草原生態係統遭到了嚴重破壞,西北地區沙漠逐漸擴展,荒漠化日益嚴重,沙塵暴頻繁發生。20世紀80年代以來,北方主要草原分布區產草量平均下降幅度為17.6%,下降幅度最大的荒漠草原達40%左右,典型草原的下降幅度在20%左右。產草量下降幅度較大的省區主要是內蒙古、寧夏、新疆、青海和甘肅,分別達27.6%、25.3%、24.4%、24.6%、20.2%。
由於草地的生態平衡被破壞,2000年,新疆、內蒙古、青海、甘肅、四川、陝西、寧夏、河北、遼寧、吉林、黑龍江、山西等十二省(自治區)普遍發生了草地鼠害和蟲害,受影響的草地總麵積為4266.7萬ha,其中,蟲害麵積為1466.7萬ha,鼠害麵積為2800萬ha。2001年,內蒙古地區的草地普遍遭受了嚴重的旱災,大麵積草原沒有了植被而隻剩下黃沙。草地退化、沙化、堿化還加重了全國性的風沙危害、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的擴展,導致黃河斷流、長江水患加深、沙塵暴愈演愈烈。50年來,我國每年平均草地建設投入不到0.45元brha,因而天然草地畜產品單位產量低,百畝草地產肉量隻25.5kg,產奶26.8kg,毛3kg,僅為相同氣候帶下美國的1br27,新西蘭的1br82。草地是可更新資源,在管理失誤下可以由好變壞,而在科學管理下也可以由壞變好。我國多年來在內蒙古、新疆、湖北、貴州等地的試點實踐證明,大力加強草地科學管理、興建人工草地,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包括信息技術和生物工程技術)發展知識密集型草業綜合產業,完全能夠在較短時間內使草地生產力趕上世界發達國家同類草地的生產水平,為西部生態環境建設起到重要作用。
(二)草地保護的重要意義
1.草地具有維護生態環境的重要功能
草地麵積大,分布範圍廣,生態幅度寬,具有多種植被類型,廣布於平原和山地,即使在森林區也有草地共存,形成林中有草、無林有草格局,對環境保護更具廣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