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天下劍修共同挽袖起劍,鑄滔滔萬裏劍氣長龍,橫攔穹宇,裹攜天道,也難敵“懸山劍宗”四個字。
可是,好景不長。
隨著觀音山老觀主踏入半步真武境,此事如同狂風一般席卷了整個廟堂和江湖,而老觀主這一躍,可謂是享譽天下的“第一人”,說是隻手遮天,翻雲覆雨也不為過。
當今天下,前有懸山劍宗是天下劍修的朝聖之地,北方邊關有滄州十八城率重甲壓境外蠻荒兒,功績震朝野,這一左一右兩座大嶽本就和蘇姓王朝共爭萬萬裏河山,形成三分割據之勢。
如今,一直苟延殘喘在中原腹地的觀音山竟出了一個半步真武的老神仙,這可讓一些居心叵測的人趁機而入了,而有甚者,更是誅心的丟出了“四王共震天下的帽子”。
流言蜚語四起,蘇姓王朝更加坐不住了,派人詔安觀音山,更不惜封觀音山老觀主為異姓王爺,與之共享萬裏江山。入武道巔峰的老神仙心還是不寧,抖抖雙袖接住了名和利,觀音山便聯袂蘇姓王朝屠盡了懸山劍宗的宗門。
殺了整整三年,才把懸山劍宗上下清理的幹幹淨淨,屍體橫七豎八,死人壓死人,鮮血更是如同水在地上流淌。
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所以,他們的劍下不留人,也不留魂。
三年後,世上再無懸山劍宗,天下劍修雖然憤怒起劍,且劍尖直指蘇姓王朝和觀音山,有半步真武在,敢怒不敢言,而其中叫喊的最歡實的,也是縮頭縮的最快的。
所有劍修裏不乏女兒身,當中就有這麼一個女子真是令人拍案叫絕,她已三流高手的境界獨自殺上觀音山,所阻攔之敵,她一劍之下,五境之內“亂殺”!
她英姿颯爽如曇花一現,一襲白衣更勝觀音,後來的很多年裏,江湖上對此女子的評價頗高,有些酒館的說書老先生更是把她的事跡當做了壓軸的戲碼。
二十年後,懸山劍宗裏麵的殘垣斷壁被清理一空,埋下了很多很多的墓碑,所有的石製墓碑上都沒有名字,隻是刻了一柄指天的劍,和“懸山”兩個字,以此替代了墓主人生前的一生。
成片墓碑連成山,一眼望不到邊,故而改名“連山劍墓”,天下劍修見蘇姓王朝和觀音山默許了,來此祭拜的人絡繹不絕,熱潮之後慢慢也就變得無人問津。
這一幕,倒是把樹倒猢猻散演繹的淋淋盡致。
連山劍墓裏,一個常年戴著鬥笠,身披蓑衣,自詡是老神仙的掃墓老人每天都會在天剛亮的時候搖頭歎息一聲:“人走茶亦涼,樹倒猢猻散,劍乃“懸山”敢稱尊!”
然後,掃墓老人便拿著掃帚,掃下墓碑上的落葉,從早掃到晚,再日落而歸。
………………
七月十二,
今天正好碰上向陽村趕集,聚集了周邊幾個村子的人,景象不可謂不喧鬧,平常在村子裏難得一見的說書人,此時正在樹下高談闊論,茶水錢賺的那叫一個盆滿缽滿,看的旁邊辛苦勞作,起早貪黑出來擺攤的村民直搖頭,暗道一聲“知識改變命運啊”。
集市的角落裏,一身素衣的秦佑年耷拉著腦袋,看著麵前擺放整齊的竹簍沒有賣出去一個,反而聽書還搭出去幾文錢便垂頭歎息一聲,抬頭看了看天色已經不早,秦佑年幹脆起身收拾好東西回家去了。
家裏的老頭子也就隻會這一門手藝,雖然聞名幾個鄉鎮,因為太耐用了,久而久之竹簍也就賣不出去了。
回到家裏的秦佑年,隨手把竹簍扔在門邊,又把一個掉落下來的竹簍給踢了回去,對著躺在藤椅上的老頭子抱怨道:“老頭子,今天一個生意都沒有,家裏都快無米下鍋了。聽說老幫菜家的那小子在雙虎鎮找了一個生計,一個月兩吊錢,他那裏還缺人手,實在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