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雲中沼澤(1 / 2)

第154章 雲中沼澤

“1934年7月初,營口很多人說在田莊台上遊發現一條活龍,人們用葦席給它搭涼棚、挑水澆,寺廟僧侶每天為它作法超度,數日暴雨後它消失了。看見者說它與畫上的龍模樣一致,有四爪和鱗片,嘴上兩個長須,大眼睛凸出,身長大約10來米。”

“8月8日,在距遼河入海口10公裏處的蘆葦叢中,發現一具與傳說中的龍特征一致的屍體,腥味遠飄,有雙角且是鹿角式的杈角,這在動物界罕見,鱗片裝了兩大筐,死亡前聲音如牛叫。

當時的偽營口第六警察署將龍骨運至西海關碼頭附近空地陳列數日,《盛京時報》派人采訪,稱為“營川墜龍”等,圖文並茂,轟動一時。觀者絡繹不絕,導致去營口的火車票一時漲價。骨架保存在營口一個師範學校做標本,後因戰爭時期社會混亂,下落不明。”

殷秀秀停了一下,朝著林雲看了一眼。

林雲自然明白是什麼意思,怪不得殷秀秀會找來金教授他們一起呢?

其實就是打著尋找墜龍的幌子,實際上探尋那古墓!

“後來央視還播出了一個記錄片,中央電視台10頻道《走進科學》欄目於2004年12月3日播出了紀錄片“破解七十年謎團”,探討該事。

《北方晨報》2004-12-3報道(改錯說明,有的轉載錯寫成南方晨報,其實目前中國還沒有該名稱的晨報,而且北方晨報此前多次關注營口史誌辦該課題的探索,報道課題組與中國科學院相關研究所的合作研究,後來才導致央視的關心,而且該日該事北方晨報有多篇報道):6月16日孫正仁老人把自己保存了整整六十三年的五塊“龍”骨捐獻給了市史誌辦公室,他希望有關部門能夠鑒定一下他手中的骸骨;9月9日早6時,《走進科學》欄目編導奚洋、攝像趙發仲和營口史誌辦一行人,帶著當年《盛京時報》發表的“龍骨”照片和孫正仁老人捐獻的“龍骨”,讓自然博物館的研究員鑒定。一致認為這幾塊“龍骨”為史前第四紀,距今約一萬多年的野馬化石,並非“龍骨”。很奇怪,新骨頭怎麼顯得那麼古老?也是一個謎。”

“不過楊小姐,按照這麼說的話,那墜龍應該在東北營口才是啊!怎麼會在這昆侖山呢?”

孫永剛第一個有些不解的問道。

“這就是問題所在了!其實當然發生在華夏的墜龍一共是兩條!東北營口確實有一條不假!但是東北墜落的那一條其實隻是一條小龍,而真正的母龍就是墜落在昆侖山的這一條!”

殷秀秀笑道。

“你說的是真的?”

孫永剛有些不相信道。

“當然!昆侖山一直是華夏的一處神秘所在!不過這個事情,沒有多少人知道!這也是考古界近些年才發現的蛛絲馬跡!隻是不知道,這一次龍脈之地的風聲究竟是誰傳出去啊?”

殷秀秀道。

“殷秀秀,你說我們能找到嗎?”

唐冰這時候眼睛中有一種神采奕奕的神情。

“應該能找到的!隻是現在看來有些困難了!”

殷秀秀想起那個神秘莫測的口罩女,有些悠悠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