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階段,許多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範式仍然以生產過程末端治理為主。但是從資源短缺到資源枯竭的現狀,我們不難看出末端治理範式的理論基礎已經無法再支撐起當今的發展,末端治理範式也日益難以為繼。
3.循環經濟模式
循環經濟就是要借助於對生態係統和生物圈的認識,找到能使經濟係統與生態係統“正常”運行相匹配的可能的途徑,最終建立理想的經濟生態係統。循環經濟本質是一種生態經濟,倡導的是一種與環境和諧的經濟發展模式,遵循“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原則,采用全過程處理模式,以達到減少進入生產流程的物質量、以不同方式多次反複使用某種物品和廢棄物的資源化目的,是一個“資源一產品一再生資源”的閉環反饋式循環過程,實現從“排除廢物”到“淨化廢物”到“利用廢物”的過程,達到“最佳生產。
“3R”原則是循環經濟理論的核心,是循環經濟成功實施的重要保障,正是在三個原則的共同作用與推動下,才能實現能源的最佳組合、資源的綜合利用,如鋼鐵製造循環經濟通過“3R”實現經濟循環發展(如圖5-2)。
1)“減量化(Reduce)”原則,屬於源頭控製原則,從經濟活動的源頭上節約資源,減少進入生產和消費流程的物質量,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用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來達到既定的生產目的或消費目的。
2)“再利用(Reu)”原則,屬於過程性方法,是指產品多次使用或修複、翻新或再製造後繼續使用,盡量延長產品的使用周期,防止過早地成為垃圾,延長產品和服務的時間強度。它要求產品和包裝容器能夠以初始的形式被多次使用,而不是用過一次就廢棄,以抵製當今世界一次性用品的泛濫。
3)“資源化(Resource)”原則,屬於輸出端方法,是指將廢棄物最大限度地轉化為資源,變廢為寶、化害為利,既減少自然資源的消耗,又減少汙染物的排放,通過把廢棄物再次變成資源以減少最終處理量。使生產出來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後重新變成可以利用的資源而不是無用的垃圾,人們將物品盡可能多地再生利用。
2.發展循環經濟的意義
第一,循環經濟可以充分提高資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減少廢物排放,保護生態環境。
第二,循環經濟可以實現社會、經濟和環境的“ 共贏” 發展。
第三,發展循環經濟是防治汙染、保護環境的重要途徑。據測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每年就可減少約1000萬t廢棄物的排放。
第四,發展循環經濟是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增強企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和客觀要求。
第五,發展循環經濟是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擴大就業,使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有效途徑。
在現階段,許多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範式仍然以生產過程末端治理為主。但是從資源短缺到資源枯竭的現狀,我們不難看出末端治理範式的理論基礎已經無法再支撐起當今的發展,末端治理範式也日益難以為繼。
3.循環經濟模式
循環經濟就是要借助於對生態係統和生物圈的認識,找到能使經濟係統與生態係統“正常”運行相匹配的可能的途徑,最終建立理想的經濟生態係統。循環經濟本質是一種生態經濟,倡導的是一種與環境和諧的經濟發展模式,遵循“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原則,采用全過程處理模式,以達到減少進入生產流程的物質量、以不同方式多次反複使用某種物品和廢棄物的資源化目的,是一個“資源一產品一再生資源”的閉環反饋式循環過程,實現從“排除廢物”到“淨化廢物”到“利用廢物”的過程,達到“最佳生產。
“3R”原則是循環經濟理論的核心,是循環經濟成功實施的重要保障,正是在三個原則的共同作用與推動下,才能實現能源的最佳組合、資源的綜合利用,如鋼鐵製造循環經濟通過“3R”實現經濟循環發展(如圖5-2)。
1)“減量化(Reduce)”原則,屬於源頭控製原則,從經濟活動的源頭上節約資源,減少進入生產和消費流程的物質量,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用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來達到既定的生產目的或消費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