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好中國故事 傳播好中國聲音(3 / 3)

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要著力抓好融通中外這個關鍵。融通中外,就是我們傳播的概念範疇表述既要符合中國國情,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又要與國外習慣的話語體係、表述方式相對接,易於為國際社會所理解和接受。打造這樣的概念範疇表述,是我國對外傳播工作的重大創新,有利於中國聲音傳播出去,有利於中國與世界更好地溝通和交流,有利於國際社會客觀、理性地認識中國。為此,一方麵要堅持和發揚中華文化這一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精神基因和精神標識,以中國核心價值觀為支撐,在對外傳播中充分體現我們自己的價值理念、實際情況和立場主張;另一方麵要以“美人之美、美美與共”的開放包容姿態,積極反映中國對人類共同命運和全球事務的認識、思考和擔當,多反映中國與外部世界的話語共同點、利益交彙點,多貼近外國受眾的思維習慣和語言習慣。同時,要解放思想、拓寬視野、海納百川、兼收並蓄,積極學習借鑒國外有益的文明成果,不斷豐富我們的概念範疇表述,使中外話語體係更好地相融相通。

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要在“新”字上下功夫。圍繞新形勢、新變化,使我們對外傳播的概念範疇表述更好地適應國內外形勢的發展變化,更有效地服務黨和國家的工作大局。一是把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成就新經驗介紹好、闡釋好、傳播好,將其作為對外話語體係建設的重點,形成完整的、準確的表達和闡述方式。特別是要闡釋好中國夢和改革開放的新舉措、經濟發展的新思路、對外交往的新理念等。二是針對外界關注的一些涉華重要問題提出新的概念、新的表述,準確反映中國在這些方麵的發展進步。我國的民主人權、新聞管理、民族宗教、司法體製等問題長期受到外界關注,其中不乏誤解和偏見。要根據我國的實踐,概括和提出新的概念、新的表述,把我們的國情說明好,把我們的主張闡釋好,把我們的進步介紹好,引導國際社會客觀、公正地認識和看待這些問題。三是圍繞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重大問題提出中國觀點、表明中國立場。當前,氣候變化、金融安全、全球治理、網絡安全等越來越成為世界各國共同關注的話題,解決好這些問題需要國際社會共同努力。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國家,要在這些問題上提出主張、表明立場,與國際社會廣泛開展對話和合作,為推動解決這些問題做出更大貢獻。

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要有學理支撐、理論突破。要推動對外傳播工作者和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深入研究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深入研究國際社會對中國的關注,深入研究不同文化之間的溝通交流方式,爭取在一些重大問題的對外話語體係建設上有所突破,在更廣泛領域構建起既有中國特色、中國氣派,又能與國際社會開展有效對話的話語體係。

當今中國已經與世界更加緊密地聯係在一起,世界需要更好地了解中國,中國也需要更好地了解世界。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同誌重要講話精神,勤奮務實,開拓創新,形成全社會共同講述中國故事、共同傳播中國聲音的工作格局,增進中國與世界的相互了解和理解,為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營造良好的國際輿論環境。

(蔡名照,中宣部副部長、中央對外宣傳辦公室主任)

(《人民日報》2013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