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批評觀(代後記)
最初走上文學批評的道路時,總有一種不甘和委屁,那似乎是對一種失敗的默認,對一種命運的屁從。因為,在我的內心深處,成為一個作家才是真正的理想。可以說,正是這種理想支撐了我少年時代的生活。年少時所有的無知與張狂,所有的幸福與悲哀,也似乎總是能從這裏找到依據。
但是,生活從來就不會按照人的主觀設計前行。大學中文係本來應是圓夢的理想場所,我卻在這裏看到了自己的淺薄與無知。那些偉大的文學與偉大的心靈,映照出了我的渺小與卑微。我感到了一種恐懼,這種恐懼使我一步步地遠離了我的作家夢想,但是卻培養了我時文學的敬畏與信仰。當然,恐懼與敬畏並沒有奪去我對文學的熱愛,正是熱愛使我無法離開文學,隻不過,我需要尋找另外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文學的愛。
文學批評就是我選擇的方式。從最初對這種文學形式的陌生和無奈到現在對它的依賴與寵愛,我在這條道路上一走就是許多年,而且肯定還會有許多年。在這個過程中,伴隨著人生的成長和事業的進步,我時文學批評有了全新的體驗與認識。
在我看來,文學批評首先是一種職責。它是一個熱愛文學的人對於文學的一種愛的表達。沒有對於文學的尊重,沒有對文學的發自內心的熱愛,就沒有文學批評,起碼沒有優秀的文學批評。
文學批評還是一種修養與學問。一冷呀比評者如果沒有良好的知識積累和理論修養,沒有優異的學術素質,沒有基本的文學審美能力,他就不會真正走進文學,就不會真正理解作家和文本,就不會完成真正的審美判斷和審美闡釋。在我看來,批評的原則應足“一切從文本出發”,對文學作品的領悟與闡釋永遠是批評的基本功,而批評家與作家之間“必要的距離”,也是批評獨立品格的保證。
文學批評更是一種創造性的事業。一個真正的批評家應該有能力召批評具有創造性的品格和個性化的魅力,應該讓批評成為影響和參與j學進程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方式。文學批評不是文學的附庸和陪襯,龍的創造性與文學相比毫不遜色。文學離不開批評,是批評使文學有了過入文學史的可能,是批評架起了文學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之間的橋梁,男批評使文學永恒,是批評使文學擁有了無數的讀者。
而今天,對我來說,文學批評就是一種日常生活,這種生活有陽光也有陰影。批評的廣受垢病,不能抹殺它的價值,批評的炫目光環也不能報蓋它的局限。批評的神秘化和批評的妖魔化都是對批評與文學的雙重麼害。一個人既然選擇了批評,那就應當有勇氣承擔這種選擇帶給你的一切。成敗榮辱,花開花落,都隻是一種考驗。因為,對於批評家來說,除了對文學的忠誠,你幾乎無需在乎其他任何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