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書的編輯出版,得到了阜平縣委書記王月衡、阜平縣人民政府縣長徐誌清、縣人大主任王林義和縣政協主席耿文金等多位領導的鼎力支持,得到了省、市文聯、民協的熱心幫助。特別是耿保倉和張業文兩位老同誌,認真地對作品進行了編校;耿吉友等同誌進行了認真的組織、編輯,而且絕大多數作品是他記錄整理的。數不清的普通群眾參與了故事的挖掘、講述。在搜集整理現有成果的基礎上,還從《車平縣誌》(1998年版)和趙金裳主編的《阜平民間文學集成卷》等一些讀物中,精選了多篇作品。在此,謹向上述領導、單位、編輯、作者及講述者整理者,一並表示衷心的感謝。
阜平人傑地靈、物華天寶,兩千四百七十八平方公裏的土地承栽了豐富久遠的曆史記憶,一時難全,一書難集。現在呈現於讀者麵前的這本讀物仍然是不能令人十分滿意的,還有許多缺憾,真誠地期待讀者及專家們的批評和建議。
編者2010年4月
此書的編輯出版,得到了阜平縣委書記王月衡、阜平縣人民政府縣長徐誌清、縣人大主任王林義和縣政協主席耿文金等多位領導的鼎力支持,得到了省、市文聯、民協的熱心幫助。特別是耿保倉和張業文兩位老同誌,認真地對作品進行了編校;耿吉友等同誌進行了認真的組織、編輯,而且絕大多數作品是他記錄整理的。數不清的普通群眾參與了故事的挖掘、講述。在搜集整理現有成果的基礎上,還從《車平縣誌》(1998年版)和趙金裳主編的《阜平民間文學集成卷》等一些讀物中,精選了多篇作品。在此,謹向上述領導、單位、編輯、作者及講述者整理者,一並表示衷心的感謝。
阜平人傑地靈、物華天寶,兩千四百七十八平方公裏的土地承栽了豐富久遠的曆史記憶,一時難全,一書難集。現在呈現於讀者麵前的這本讀物仍然是不能令人十分滿意的,還有許多缺憾,真誠地期待讀者及專家們的批評和建議。
編者2010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