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1 / 3)

匆匆地送完“焦總”,金三紅折回接待室時,所有的人都擰著神聽儺儺在說話。“三個地方得改,一是時間,政府官員接待後就演出,來不及,他們至少得提前半個小時……”

“這……”任蘊芳急急地站在他身後,搓起手,當她看到金三紅進來,提起鼻翼,“金董事長,您看……”

“爸爸,”金三紅一直在看著儺儺,“讓官員提前接見我們恐怕不可能。怎麼了,您慢慢說!”

儺儺又撿起那張粉紅色的紙,輕輕抖了抖,“政府的大官不改接見時間也行,那我就不得參加了。”

“您是儺藝大師,”任蘊芳搶過話說,“使館的郭懷軍文化參讚點名要拜見您。”

“你們看,”儺儺說,“官員們接見是六點二十至七點,之後還要合影,七點半準時演出……”

“爺爺,”團裏人都曉得劉天成和儺儺是忘年交,這時也隻有他敢接儺儺的話,“我們有個十分八分鍾就行,不就戴戴臉子、穿穿衣嗎,這又不是頭一回?”

“上台前得給我留半個鍾頭……”儺儺隻說了半句話。

“大師,”任蘊芳看了看金三紅,又低頭問儺儺,“金董事長之前沒有提及這個時間段,我能不能問問您有何貴幹?”

“對不起,我不能告訴你。”儺儺說,“另外,還有兩個要改。儺戲的最後一定要收場在‘團圓’戲上,但不能是這個《薛仁貴征東》的‘團圓’……”

劇團劉指導站起來想解釋,金三紅示意他坐下。她說:“爸爸,這是我定的,我和劉指導主要是考慮到這出戲有看頭……”

“我不來,也就算了,”儺儺捋一把胡子,“白水河的儺有四出‘團圓’戲,但各有不同。《薛仁貴征東》的‘團圓’戲帶煞氣,《花關索》的帶神氣,《尋夫記》的帶陰氣,隻有我們金姓村的《劉文龍趕考》帶著和氣,所以叫‘錦團圓’。改過來!”

“爸爸,我們這是在新加坡演出呢。”金三紅看了一眼大家。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節!”儺儺點了點桌子,“這裏是新加坡,可買票看戲的十成九的是中國人。”

金三紅這才想起來,昨天帶儺儺到榴蓮劇院時,他特意去問了問排隊買票的人。

“能改得過來嗎?”任蘊芳在拿話問金三紅。

“聽儺儺大師的,改過來吧?”劇團劉指導也在問金三紅。“這些戲都排過,演了不下百場,到時隻要鑼鼓點起準了……”

劉天成說:“我這裏沒有問題!”

“沒問題就好,那就聽劇團藝術顧問的,最後一場改成‘錦團圓’。”金三紅說完,招手讓任蘊芳坐到她身邊。

“都是‘團圓’戲,改也就改了,”任蘊芳說,“反正新加坡也沒有幾個人懂儺的。”

“哎!話可不能這麼講,他們越是不懂,我們越要正本子上演。”儺儺說,“文化傳播,什麼時候都不能摻水兌假。更何況,我們千萬不能小瞧了住在外國的中國人,他們很多人對我們的傳統文化研究得比我們還要深。”

匆匆地送完“焦總”,金三紅折回接待室時,所有的人都擰著神聽儺儺在說話。“三個地方得改,一是時間,政府官員接待後就演出,來不及,他們至少得提前半個小時……”

“這……”任蘊芳急急地站在他身後,搓起手,當她看到金三紅進來,提起鼻翼,“金董事長,您看……”

“爸爸,”金三紅一直在看著儺儺,“讓官員提前接見我們恐怕不可能。怎麼了,您慢慢說!”

儺儺又撿起那張粉紅色的紙,輕輕抖了抖,“政府的大官不改接見時間也行,那我就不得參加了。”

“您是儺藝大師,”任蘊芳搶過話說,“使館的郭懷軍文化參讚點名要拜見您。”

“你們看,”儺儺說,“官員們接見是六點二十至七點,之後還要合影,七點半準時演出……”

“爺爺,”團裏人都曉得劉天成和儺儺是忘年交,這時也隻有他敢接儺儺的話,“我們有個十分八分鍾就行,不就戴戴臉子、穿穿衣嗎,這又不是頭一回?”

“上台前得給我留半個鍾頭……”儺儺隻說了半句話。

“大師,”任蘊芳看了看金三紅,又低頭問儺儺,“金董事長之前沒有提及這個時間段,我能不能問問您有何貴幹?”

“對不起,我不能告訴你。”儺儺說,“另外,還有兩個要改。儺戲的最後一定要收場在‘團圓’戲上,但不能是這個《薛仁貴征東》的‘團圓’……”

劇團劉指導站起來想解釋,金三紅示意他坐下。她說:“爸爸,這是我定的,我和劉指導主要是考慮到這出戲有看頭……”

“我不來,也就算了,”儺儺捋一把胡子,“白水河的儺有四出‘團圓’戲,但各有不同。《薛仁貴征東》的‘團圓’戲帶煞氣,《花關索》的帶神氣,《尋夫記》的帶陰氣,隻有我們金姓村的《劉文龍趕考》帶著和氣,所以叫‘錦團圓’。改過來!”

“爸爸,我們這是在新加坡演出呢。”金三紅看了一眼大家。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節!”儺儺點了點桌子,“這裏是新加坡,可買票看戲的十成九的是中國人。”

金三紅這才想起來,昨天帶儺儺到榴蓮劇院時,他特意去問了問排隊買票的人。

“能改得過來嗎?”任蘊芳在拿話問金三紅。

“聽儺儺大師的,改過來吧?”劇團劉指導也在問金三紅。“這些戲都排過,演了不下百場,到時隻要鑼鼓點起準了……”

劉天成說:“我這裏沒有問題!”

“沒問題就好,那就聽劇團藝術顧問的,最後一場改成‘錦團圓’。”金三紅說完,招手讓任蘊芳坐到她身邊。

“都是‘團圓’戲,改也就改了,”任蘊芳說,“反正新加坡也沒有幾個人懂儺的。”

“哎!話可不能這麼講,他們越是不懂,我們越要正本子上演。”儺儺說,“文化傳播,什麼時候都不能摻水兌假。更何況,我們千萬不能小瞧了住在外國的中國人,他們很多人對我們的傳統文化研究得比我們還要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