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人最早到的是一個叫屯門的地方。他們被明朝的軍隊,就是在深圳的大鵬所城的軍隊打跑了。這是大鵬所城建立100多年之後的事情。後來他們到澳門這個地方,說是衣服打濕了、貨物打濕了,要找一個地方晾曬一下。葡萄牙人很好奇,他們把廣東沿海的童男童女抓過去做實驗,搜集我們的書籍,想搞清楚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民族,是什麼人種。有的帶到本國去研究。
我們那個時候開始實行海禁,搞閉關鎖國的政策。很有意思的是,大鵬所城這麼一個閉關鎖國的地方,變成了改革開放的橋頭堡深圳,一個打開國門的地方。而深圳就叫鵬城,是大鵬所城的鵬。一個是閉關鎖國,一個是開放的橋頭堡,兩個地方疊在一起,我們國家命運的轉變,這種對比很有意思,曆史很巧合,也很反諷。
澳門的國門大概是1573年建起來的,這時是器物上的交流、貿易,我們這邊是絲綢、陶瓷和茶葉,在國門的那邊是羊毛製品、大紅布料、水晶、玻璃製品、英國時鍾、古玩、藝術品、香料、藥材、葡萄酒、棉花、火器。從這些東西你可以看出不同的文明,看出它們的差異非常大,也可以看到西方的科技已經走在我們前麵了。
跟著來的就是耶穌會的傳教士。傳教士到了澳門過不了關。這些傳教士把宗教信仰看得比他們的生命還重要,他們過不了關,就在那裏不走,就在那裏辦學校、學中文。其中有一個叫範禮安的主教,他在大門前非常絕望地喊:“磐石啊!你什麼時候打開?”他要把西方的宗教傳布到中國來。
中國為傳教士打開大門,第一個進來的是利瑪竇。利瑪竇這個人是影響中國的西方第一人。他進來後先去了肇慶,在那裏修建了教堂。因為那個時候兩廣總督府在肇慶。他帶來了時鍾、棱鏡、星盤、渾儀、世界地圖、豎琴、天體和地球儀。很多東西他打算送給中國的皇帝,但為了見皇帝而行賄,大都送給了各級官員。別小看這個地球儀,西方已經知道地球是一個球體,而我們對世界的了解是“我們是中央帝國,天方地圓,我們在中央,邊上都是蕞爾小國”。
傳教士開始進來了。傳教士跟儒家文化發生了碰撞,這是東西方文明的第一次碰撞。當時的朝野陷入了巨大的紛爭。
接著西方的器物也進來了。1621年,明朝跟韃靼人打仗,韃靼人已經進入我們的遼河流域,這個時候有一個耶穌會士叫“公沙的西勞”的,他就以澳門的名義給當時的皇帝朱由校三門大炮。大炮1621年在我們中國大地上出現了,這個大炮威力很大,把韃靼人打得四處奔逃。後來,這個公沙的西勞建議皇帝征召400人的長槍手分遣隊,去幫助打仗。皇帝很高興。這個由一半歐洲人、一半澳門人組成的非常訓練有素的長槍隊,從澳門出發,經廣州,一直走到南昌。廣州的商人緊張了,他們說:這個槍那麼厲害,要是幫皇帝打勝仗,那這個商業特權就要給葡萄牙人了。他們經商怎麼辦?廣州商人就行賄官員,造謠、誹謗,然後皇帝就發了一道指令,讓他們原地返回。長槍隊到南昌又折回來了。
葡萄牙人最早到的是一個叫屯門的地方。他們被明朝的軍隊,就是在深圳的大鵬所城的軍隊打跑了。這是大鵬所城建立100多年之後的事情。後來他們到澳門這個地方,說是衣服打濕了、貨物打濕了,要找一個地方晾曬一下。葡萄牙人很好奇,他們把廣東沿海的童男童女抓過去做實驗,搜集我們的書籍,想搞清楚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民族,是什麼人種。有的帶到本國去研究。
我們那個時候開始實行海禁,搞閉關鎖國的政策。很有意思的是,大鵬所城這麼一個閉關鎖國的地方,變成了改革開放的橋頭堡深圳,一個打開國門的地方。而深圳就叫鵬城,是大鵬所城的鵬。一個是閉關鎖國,一個是開放的橋頭堡,兩個地方疊在一起,我們國家命運的轉變,這種對比很有意思,曆史很巧合,也很反諷。
澳門的國門大概是1573年建起來的,這時是器物上的交流、貿易,我們這邊是絲綢、陶瓷和茶葉,在國門的那邊是羊毛製品、大紅布料、水晶、玻璃製品、英國時鍾、古玩、藝術品、香料、藥材、葡萄酒、棉花、火器。從這些東西你可以看出不同的文明,看出它們的差異非常大,也可以看到西方的科技已經走在我們前麵了。
跟著來的就是耶穌會的傳教士。傳教士到了澳門過不了關。這些傳教士把宗教信仰看得比他們的生命還重要,他們過不了關,就在那裏不走,就在那裏辦學校、學中文。其中有一個叫範禮安的主教,他在大門前非常絕望地喊:“磐石啊!你什麼時候打開?”他要把西方的宗教傳布到中國來。
中國為傳教士打開大門,第一個進來的是利瑪竇。利瑪竇這個人是影響中國的西方第一人。他進來後先去了肇慶,在那裏修建了教堂。因為那個時候兩廣總督府在肇慶。他帶來了時鍾、棱鏡、星盤、渾儀、世界地圖、豎琴、天體和地球儀。很多東西他打算送給中國的皇帝,但為了見皇帝而行賄,大都送給了各級官員。別小看這個地球儀,西方已經知道地球是一個球體,而我們對世界的了解是“我們是中央帝國,天方地圓,我們在中央,邊上都是蕞爾小國”。
傳教士開始進來了。傳教士跟儒家文化發生了碰撞,這是東西方文明的第一次碰撞。當時的朝野陷入了巨大的紛爭。
接著西方的器物也進來了。1621年,明朝跟韃靼人打仗,韃靼人已經進入我們的遼河流域,這個時候有一個耶穌會士叫“公沙的西勞”的,他就以澳門的名義給當時的皇帝朱由校三門大炮。大炮1621年在我們中國大地上出現了,這個大炮威力很大,把韃靼人打得四處奔逃。後來,這個公沙的西勞建議皇帝征召400人的長槍手分遣隊,去幫助打仗。皇帝很高興。這個由一半歐洲人、一半澳門人組成的非常訓練有素的長槍隊,從澳門出發,經廣州,一直走到南昌。廣州的商人緊張了,他們說:這個槍那麼厲害,要是幫皇帝打勝仗,那這個商業特權就要給葡萄牙人了。他們經商怎麼辦?廣州商人就行賄官員,造謠、誹謗,然後皇帝就發了一道指令,讓他們原地返回。長槍隊到南昌又折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