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過澳門的身影(1 / 3)

在澳門,賈梅士形同一個流浪漢,他甚至幹過“死亡驗證官”。他結識了一位中國姑娘,據傳她叫狄娜梅,長得嫵媚。東方黃皮膚的女子激起了他心中久被壓抑的情愫,他們雙雙墜入了愛河。詩人的愛情戰勝了種族偏見。賈梅士這樣描寫自己對愛情的感受:“愛情是不見火焰的烈火br愛情是不覺疼痛的創傷br愛情是充滿苦惱的喜悅br愛情的痛苦br雖無疼痛卻能使人昏厥br愛情是除了愛別無所愛br即使在人群中也感不到他人的存在”。

兩年後,賈梅士卷入一樁法律糾紛,被押送回印度受審,女友與他同行。船在緬甸海岸遇上大風而翻側,他口銜詩稿奮力遊水,逃過了大難,但女友卻淹死海中。

好友們慷慨相助,賈梅士才回到裏斯本,發表了《葡國魂》。這部詩集長8800多行,描寫了達·伽馬當年航海地理大發現的壯舉。這條從裏斯本出發,繞過非洲好望角,到達東方印度的航線也是他自己流放的航線,當年航海勇士堅不可摧的毅力也是他自己經曆所體驗的,他甚至比他們走得更遠。

《葡國魂》讓他一舉成名。流放竟成就了一位詩人!

澳門雕塑了他一座半身像,在一個洞穴裏,詩人濃密的絡腮胡像不幸的命運一樣包圍著他長而瘦的臉龐。這個石洞原本是埋人的地方,荒涼如遠古時代的遺留,卻成了天才詩人的避難所。正是在這個石洞中,他創作了不朽的史詩。石洞也出現在他的第181首十四行詩中:“何處再尋更孤獨的地方,br歡樂的景象了無蹤跡。br毋須說無人甚至野獸也不會涉足此處,br就這樣靜靜地,無人問津,無人追尋”。清朝欽差大臣耆英到澳門,站在石洞前,聽說詩人的名聲可以拿李白相比,慌忙雙膝跪地,向詩人行跪拜之禮。400多年裏,耆英大概是中國到過澳門最大的官。

湯顯祖是1591年底來澳門的,他在寒風中走過關閘,從官場邁出來的步子沒有賈梅士那麼放浪,同樣的命運令他步態蹣跚。他與賈梅士來澳門的時間是如此靠近,第一個國際性的詩人走了,又一代名留青史的大師走過了關閘,到了澳門。這位萬曆進士,因直諫被貶廣東徐聞縣,當一個比七品知縣還要小的典吏。在貶官路經廣州時,不知道他怎麼心血來潮,要拐道澳門。他先遊覽了羅浮山,興致還很高,東莞的友人不願爬上山頂,半途而返,他卻在一位道士的陪同下,登上了最高峰飛雲頂。

湯顯祖去澳門選擇了坐船。落寞的他經一路風浪抵達了澳門,從珠江到大海邊,從一種藍到另一種藍,他有怎樣的感受呢?也許他更願意看到大海的藍。隨後去徐聞時,到了陽江他又選擇了坐船,以致風浪讓他靠不了岸,險些像賈梅士那樣遭遇死裏逃生的厄運,他一路漂過了瓊州海峽,到了另一頭的潿洲島,風浪稍歇,他才登島上岸。

在澳門,賈梅士形同一個流浪漢,他甚至幹過“死亡驗證官”。他結識了一位中國姑娘,據傳她叫狄娜梅,長得嫵媚。東方黃皮膚的女子激起了他心中久被壓抑的情愫,他們雙雙墜入了愛河。詩人的愛情戰勝了種族偏見。賈梅士這樣描寫自己對愛情的感受:“愛情是不見火焰的烈火br愛情是不覺疼痛的創傷br愛情是充滿苦惱的喜悅br愛情的痛苦br雖無疼痛卻能使人昏厥br愛情是除了愛別無所愛br即使在人群中也感不到他人的存在”。

兩年後,賈梅士卷入一樁法律糾紛,被押送回印度受審,女友與他同行。船在緬甸海岸遇上大風而翻側,他口銜詩稿奮力遊水,逃過了大難,但女友卻淹死海中。

好友們慷慨相助,賈梅士才回到裏斯本,發表了《葡國魂》。這部詩集長8800多行,描寫了達·伽馬當年航海地理大發現的壯舉。這條從裏斯本出發,繞過非洲好望角,到達東方印度的航線也是他自己流放的航線,當年航海勇士堅不可摧的毅力也是他自己經曆所體驗的,他甚至比他們走得更遠。

《葡國魂》讓他一舉成名。流放竟成就了一位詩人!

澳門雕塑了他一座半身像,在一個洞穴裏,詩人濃密的絡腮胡像不幸的命運一樣包圍著他長而瘦的臉龐。這個石洞原本是埋人的地方,荒涼如遠古時代的遺留,卻成了天才詩人的避難所。正是在這個石洞中,他創作了不朽的史詩。石洞也出現在他的第181首十四行詩中:“何處再尋更孤獨的地方,br歡樂的景象了無蹤跡。br毋須說無人甚至野獸也不會涉足此處,br就這樣靜靜地,無人問津,無人追尋”。清朝欽差大臣耆英到澳門,站在石洞前,聽說詩人的名聲可以拿李白相比,慌忙雙膝跪地,向詩人行跪拜之禮。400多年裏,耆英大概是中國到過澳門最大的官。

湯顯祖是1591年底來澳門的,他在寒風中走過關閘,從官場邁出來的步子沒有賈梅士那麼放浪,同樣的命運令他步態蹣跚。他與賈梅士來澳門的時間是如此靠近,第一個國際性的詩人走了,又一代名留青史的大師走過了關閘,到了澳門。這位萬曆進士,因直諫被貶廣東徐聞縣,當一個比七品知縣還要小的典吏。在貶官路經廣州時,不知道他怎麼心血來潮,要拐道澳門。他先遊覽了羅浮山,興致還很高,東莞的友人不願爬上山頂,半途而返,他卻在一位道士的陪同下,登上了最高峰飛雲頂。

湯顯祖去澳門選擇了坐船。落寞的他經一路風浪抵達了澳門,從珠江到大海邊,從一種藍到另一種藍,他有怎樣的感受呢?也許他更願意看到大海的藍。隨後去徐聞時,到了陽江他又選擇了坐船,以致風浪讓他靠不了岸,險些像賈梅士那樣遭遇死裏逃生的厄運,他一路漂過了瓊州海峽,到了另一頭的潿洲島,風浪稍歇,他才登島上岸。

這位心氣極高、當時就已名滿天下的才子,連當朝宰相張居正的賬都不買,隻對山水專情,對澳門充滿向往。也許他內心深處並不落寞。他早厭倦了官場沉浮,幾年後,他作出了辭官回家、專事寫作的決定,不等朝廷批準,人早已走得無影無蹤了。這樣的選擇不知是否有澳門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