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大寒過了就是年
又到了大寒。這是二十四節氣的最後一個節氣。
大寒中的“大”字,在這裏方顯出其真正的意思來。在我的理解中,就是說天氣再冷,到這時候也冷到頭了,物極必反,天要漸漸轉暖了。如果按照舊時畫九九消寒圖的傳統,數九之後,每過一九,要在消寒圖上的那九朵白梅花中的一朵上塗上顏色,大寒時節,顏色要將那最後一朵白梅花塗滿了。
這個大寒的“大”字,就是終結的意思,到頭的意思。民諺中有“大寒到頂端,日後天漸暖”一說,印證了我的想法。這時候,才會明白古人用字之精心,沒有把最冷的日子叫大寒,而將大寒錯位移到二十四節氣最後。你得佩服二十四節氣的名字起得個個經得起歲月的推敲和審視。
二十四節氣過完,一年就算過完了,中國人最講究的春節就要到了。所以,民諺又有“大寒過了就是年”一說。這和民諺中另一說“進了臘八就是年”的傳統是一致的,相互呼應的。
今年大寒的節氣,在臘八後的第三天,是真的進入了過年的日程表裏了。過年日子,一天接近一天,日漸熱鬧起來,讓人充滿喜悅的期待,是大寒整個節氣裏的主旋律。在中國所有的節日裏,春節當穩坐於第一把交椅的位置上,大寒這一節氣,自然也就在二十四節氣中不同凡響,連帶著節日的喜氣而有了紅紅火火的意思,大寒中的“寒”字,自也有了些溫暖的溫度。
那時候,過年真的是件大事,大人們都在忙乎采購過年的東西,稱之為“年貨”,個個忙得跟個陀螺一樣不停地轉。那時候,我家住在前門外,我媽忙不過來,分配給我采購年貨的任務,是到鮮魚口的金糕張那兒去買金糕,說是我爸最愛吃那裏的金糕,買回來過年的時候咱們拌白菜心吃。金糕張是清朝時候就有的一家老店,據說,當年慈禧太後愛吃他們店裏的金糕,還曾送過金匾給店裏。我爸就認老店,吃什麼都講究吃老店裏的。那裏離我家很近,穿過幾條胡同就到。我去那裏,看店家用鋥光閃亮的大片刀,切開那種鮮紅顏色的金糕,再在外麵包一層薄薄透明的江米紙。在買回家的半路上,我先忍不住偷偷地吃上幾口,連著江米紙一起吃,真的是好吃。
現在想起那時候的情景,迎著臘月的寒風,走在熙熙攘攘的街頭,小心翼翼偷吃金糕的樣子,大概應屬於大寒中最富有懷舊色彩的一幅畫了。
那也是屬於我的一幅年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