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彙報的情況讓陳寧倒吸了一口冷氣。原來,李宏在調研中發現陽城市的企業在產權改製中存在著國資流失的現象。身為紀檢幹部的李宏對此相當敏感,於是把調研的重點放在那些已經完成改製企業在產權改製中的國有資產評估、定價和轉讓的過程上。李宏發現很多企業都存在著國有資產在評估上存在著定價過低,以至於在轉讓的過程中存在著國資流失的現象。李宏在彙報中還特別指出一家名叫東陽集團的企業,這是一家近幾年來在陽城迅速冒頭的企業。而這家之所以能在短短三年的時間裏迅速發展成為一家資產達數億的綜合性集團,就是因為在這三年中接連收購了好幾家陽城的國有企業,而這些企業在國有資產轉讓中的價格低的驚人。
不過,更讓陳寧感到震驚的是,這家企業的董事長不是別人,正是陽城市市長竺立群的兒子竺偉。而竺偉的這家東陽集團在快速發展的三年,正是竺立群擔任陽城市市長的三年,這不得不讓人引起豐富的聯想。
“陳局,這家東陽集團雖說是家綜合性的企業,但還是以經營房地產為主。他們收購的企業,都是些位於陽城市中心的國企。收購了之後,並不是進行技術升級或者是產業更新,謀求進一步的發展。他們看中的就是這些企業良好的地理位置,進行房地產的開發。而陽城市政府由於在轉讓過程中,收受的價格的過低,無力支撐這些企業下崗人員的安置。我也走訪了這些企業的一部分下崗人員,他們對政府如此賤賣國有資產都有很大的意見,而且他們現在的處境並不比剛才在會上通報的遼西區的下崗職工好。”李宏一臉凝重地說道。
李宏沒有把自己調研的情況在會上提出來,選擇單獨向陳寧彙報。這也是李宏心有顧忌,畢竟這涉及到一個副省級城市的市長兒子的公司。雖然目前還沒有有力的證據表明,東陽集團在收購這些國企中存在著腐敗的行為,但是竺偉畢竟是陽城市市長竺立群的兒子。如果沒有這層關係的話,東陽集團也不可能這麼容易的,以低的離譜的價格收購這些國企。
“老李,你有什麼看法?”陳寧沉吟了一下之後,問道。
“陳局,象這樣國有資產的流失,不顧國家和職工的利益,肥了少數人的腰包,我覺得這個情況有必要向遼河省紀委以及省國資委進行通報。同時,也向委裏和監察部彙報。”李宏一臉嚴肅地說道。
雖然沒有直接的證據,但是李宏的態度是完全站在一個紀檢幹部的立場上,這也是無可厚非的。紀檢監督員的角色本來就跟以前的監察禦史差不多,風聞奏事。這也是李宏的職責所在。
對此,陳寧也沒有反對的理由,說道:“我同意在調研結束後,向遼河省紀委和省國資委通報這一情況。至於向委裏彙報,我看還是放在最後的報告裏一起反映。至於向監察部彙報,老李你是紀檢監督員,這個你自己看著辦吧。”
陳寧的表態讓李宏很高興,連忙說道:“好的,陳局。我把這些情況再好好理一理,對這些情況進行深入調研,讓遼河省紀委和省國資委對這些情況重視起來。”
李宏走後,陳寧並沒有被李宏的樂觀所感染。坐在沙發上,陳寧不由地想起了臨行前馬愛東向自己介紹的情況。
馬愛東之所以在遼河省國資委副主任的位子上待不下去,主要就是在調查遼河省在國企產權改製中發現的國有資產流失的情況,才受到來自各方麵的打壓。用馬愛東的話來說遼河的水很深,特別是在國企產權改製中,牽涉到方方麵麵的利益。單單靠向遼河省紀委以及省國資委通報,起到的作用是相當有限的。
說到底,陳寧帶著這支隻不過是國資委的調研組,而不是中紀委的巡視組。改革開放二十多年,無論是經濟體製改革,還是目前的國有企業改革,出現的問題是很多的。這些問題有的是以前就存在,多年累積下來的;有的是在改革過程中出現的。比如,在國企改革中,如何保護員工的合法權利,如何解決和緩解下崗、失業的問題,如何解決收入差距過大的問題。在國有企業產權製度改革過程中企業改製和國有資產轉讓的程序如何確定和有效執行,擬轉讓的國有資產如何進行資產評估與定價,如何製止在國有資產轉讓過程中由於腐敗造成國有資產損失等等。這都需要進一步進行深化改革,加大監督機製。而目前從資產的評估、定價以及轉讓在製度上就存在著漏洞,裁判員和運動員集於一身,也就很容易出現國有資產流失等腐敗行為。調研組的任務就是摸清現在國企改革中存在的方方麵麵的問題。
八月初的燕京,炎熱絲毫不遜於南方一千五百多公裏外的臨州。由南至北結束了三個月的東北調研,調研組直接從黑河省飛回了燕京。這三個月的調研,東北國企的情況十分不容樂觀,曾經的東北老工業基地,將近75%的企業虧損,下崗工人的比例在全國也是最高。當然重災區還是東北最大的工業城市陽城市。調研組除了詳細地反映了東北國企目前的情況以外,同時也指出了造成國企大規模虧損的原因,除了改革起步慢,受到南方新興工業的衝擊以外。腐敗,國有資產在改製中的流失也是重要的一個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