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3章 首戰功成(2 / 3)

不能不說,陳寧的話是相當有道理的,與會的常委,甚至包括張晉國本人也是暗自點頭。但是有道理並不等於認同,這涉及到張係的切身利益。

“陳市長的意思我理解。”張晉國開口說道:“但是我們的幹部懂不懂經濟,熟悉不熟悉當地的情況,這些都是有個過程的嘛。我們要選擇的幹部就應該是覺悟高、原則性的強的幹部。至於熟悉情況,如何搞好招商引資的工作,都可以在將來的工作不斷地進行熟悉和學習嘛。我原來就不是搞政法、紀檢工作的,是組織把我放到了這個位置上,現在我自認為我還是幹得不錯的嘛。”為了,駁斥陳寧的觀點,張晉國不惜拿自己打比方。他原來就是從省政府辦公廳副主任的位置上,調任臨州市委分管政法和紀檢的副書記的。

麵對張晉國的反駁,陳寧笑了笑,說道:“張書記,你的這個說法,我不能同意。我們現在討論的是濱江新區分管經濟的副書記的人選,和你當初的情況有些不同。國務院在批準我們成立濱江新區的同時,也批準了濱江新區作為國家級的高新技術開發區。這就需要未來濱江新區的領導班子一成立就要投入高新技術開發區的建設和發展中去。我們可是沒有這麼的多時間讓幹部去熟悉和學習。”

說到這裏,陳寧收斂了臉上的微笑,神情嚴肅地說道:“高新技術開發區是我們臨州從傳統工業向現代工業轉變的關鍵,我們需要的是能夠馬上投入工作的幹部,而不是把這麼一個重要的領導交給幹部去熟悉和學習。”

應該說,陳寧的這句話說得是比較重的,簡接地把剛才拿自己打比方的張晉國也說了進去。張晉國的臉上頓時青一陣,白一陣的,他沒想到陳寧會如此不顧情麵。想張口反駁,卻無從說起,陳寧的發言牢牢地占據了一個禮字。

這時,另外一個在常委會上顯得非常陌生的聲音響了起來:“我同意陳市長的意見。這個就好比是馬上要拉部隊上戰場了。你一個再好的步兵指揮官,是絕對不能去擔任一個炮兵指揮官的。”這個聲音不是別人,正是從來隻帶耳朵不帶嘴巴的警備區司令員雷鳴。

正當大家感到驚訝的時候,姚向軍微微咳嗽了兩聲,“我來說兩句吧。我也同意陳寧同誌的觀點。現在馬上就要進入二十一世紀了,現在各行各業都發展得非常迅速。發展是不等人的,看來,我們以後的幹部任用製度也要進行改革了,在專業的崗位上,就是需要專業的幹部。”說完,姚向軍還特意朝張晉國看了一眼。

如果說單單一個雷鳴附和陳寧的意見,雖然令人驚訝但還不足為慮的話,但是作為分管黨群的副書記姚向軍的發言份量無疑就是非常重了。

張晉國的意見,引來這麼多人的反駁,這可是張晉國調到臨州來任副書記以來,還是第一碰到。張晉國的臉一下子漲得通紅。把目光不由自主的往居中的蔡昌華看去。濱江新區班子成員的任命,是在書記辦公會上,就已經定下的調子,如今出了問題,就應該由定下這個調子的市委書記出來講話了。況且一般黨群書記發表完意見之後,就輪到市長和市委書記了。對於田中秋,張晉國是根本無法指望的,在張晉國看來,陳寧、姚向軍和田中秋根本就是穿一條褲子的,現在唯一能扭轉乾坤的就是蔡昌華了。靠張係的力量是無法跟田係鬥,況且他們現在又多了個從來投棄權票的雷鳴,隻有跟蔡係聯合起來,才能有取勝的希望。

“田市長,談談你的意見吧。”雖然蔡昌華就是不問,也知道田中秋肯定會站在陳寧這一邊。但是蔡昌華需要時間來思考這個突如其來的變故。臨州市委常委會一共有十三名,田係原本就占了四個,現在加上陳寧和公開支持陳寧的雷鳴,就已經是六票了。剛才,張晉國求援的目光,蔡昌華也看到了,如果蔡係和張係聯合起來的話,就有七票了,超過半數,應該能夠獲勝。但是有一點蔡昌華不得不考慮,雖然勉強通過了這個分管經濟的副書記的任命,接下來區委書記的人選,田係會不會也因此全力反對呢?如果這是這樣的,即使能夠勝出,臨州常委會將麵臨極大的分歧,田係完全有理由按照組織原則提議召開全委會重新選舉。這樣的話,就是蔡係和張係聯合起來也萬萬沒有勝算的。而且因為濱江新區的領導班子,而使得臨州市委常委會出現如此大的分歧,豈不是讓省委組織部插手,提供了一個非常冠冕堂皇的借口嘛。自從楊萬年離任後,蔡昌華可是一直想方設法地消除楊萬年在臨州的影響,現在稍微有了一點起色,省委組織部如果直接插手臨州的人事任免,那蔡昌華豈不是前功盡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