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7章 苗木市場(2 / 3)

.......

第二天,天空中飄起毛毛細雨。春節過後,位於江南魚米之鄉的明山已經聞到春天即將來臨的腳步聲。

陳寧坐在自己寬敞的奧迪車裏,陳寧的身邊坐著區府辦的主任王有根,秘書費明則坐著前排的副駕駛位置上。副區長田啟明的帕薩特則跟在這輛明山二號車的後麵。陳寧今天在田啟明的陪同下走訪了兩個農業發展比較好的鄉鎮。陳寧考察完之後,也沒有做出具體的評價,隻是上車以後一直看著車窗外麵綠油油的麥田思索著。

那兩個號稱農業發展比較好的鄉鎮,其實農業水平還比不上陳寧原先所在的新河縣了。雖說這裏農民的收入情況也遠好於新河農民的收入,但是這大部分是得益於明山強大的工業,很多農民如今都在鎮裏或者是明山工業區打工。

在陳寧看來,明山的農業條件要遠比多山的新河好,之所以農業水平沒有新河高,主要是這裏的農業結構比較單一,依舊從事著傳統的糧食種植。由於近年來,糧食的收購價始終沒有提高,加上明山工業突飛猛進的發展,如今的就業形勢還是可以的,所以農民對農業生產的積極性十分底。陳寧在考察中甚至還發現了有不少農田荒廢的情況。

目睹了這些情況,陳寧感到這是對資源的一種浪費,在明山二產和三產的飛速發展,同樣作為第一產業的農業完全還有很大的潛力可挖。目前國家的農業政策就是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切實提高農民的收入。顯然明山區在大力發展二產和三產的同時,完全忽視了農業的發展。

突然映入陳寧眼簾的不在是綠油油的麥田了,公路兩旁的田地裏,或者是一大片紅色,或者是一大片綠色,還有就是密密麻麻的種植著樹木。

“這裏是什麼地方?”陳寧有些奇怪的問道。這裏的田地裏居然不種植糧食,取而代之是樹木和那些不知名的紅色、黃色的小苗。

“這裏是舊街鎮。”坐在陳寧身邊的王有根連忙回答道。

“旁邊田裏種著的紅的和黃的都是些什麼東西呀?”

“哦,陳區長,紅的那種叫紅花繼木,黃的叫金葉女貞,都是些綠化品種。”作為明山的本地人,顯然王有根認識田地裏種著的那些作物。

看到陳寧很有興趣的看著窗外的那些綠化品種時,王有根繼續介紹道:“陳區長,我們這個舊街鎮有栽植花卉和盆景的傳統。以前大家不過都是興趣愛好,不過,近年來,由於各地特別是東方市在大搞城市建設,所以到舊街鎮來采購花卉和盆景的比較多。後來,這裏的農民看到自己平時的業餘愛好還能賣錢,所以就漸漸演變為種植各類的綠化品種,出售給前來采購的綠化公司。現在這裏的很多人都辦起了苗圃,專門從事綠化苗木的買賣,而農民也都把自己田地改種這些苗木。陳區長,您看,那一片綠色的小苗叫瓜子黃楊。”王有根興致勃勃的向陳寧介紹著。

“看來你對這裏挺熟悉的。”陳寧笑著對王有根說道。

“嘿嘿,陳書記,不瞞你說,我老婆就是出身在這個舊街鎮的,我的老丈人如今也在村裏搞起了苗圃,所以對這些綠化品種和舊街鎮的情況很熟悉。”王有根嘿嘿笑道。

“辦苗圃和種植這些苗木收入怎麼樣?”陳寧饒有興趣的看著車窗外那一大片紅的、綠的以及黃色的苗木,問道。

“收入挺高的,辦苗圃呢前期投入比較大,前兩年基本上隻是投入沒有產出的,但是兩年之後,隨著樹木的長大和市場上苗木價格的變動,利潤還是比較大的。種植那些紅花繼木、金葉女貞等小苗,投入不大,但是收入也不錯。這些小苗不象種植糧食,一年就能產出,它是需要種植兩年才能出售。一般來說的話,象這種小苗我們這兒賣給綠化公司的批發價是兩毛錢一棵,而一畝地能夠種植六萬株這種小苗,也就是說,一畝地兩年的產出就是一萬二千元,換算到年收入就是六千元一年每畝地的收入。大大高於種植糧食的收入,所以這裏的農民都是大規模的種植這些小苗。”

正當王有根滔滔不絕的介紹著,車子卻慢慢的停了下來。費明扭頭向陳寧解釋道:“陳區長,前麵堵車了。”

陳寧轉頭往前一看,果然前麵停著好幾輛大卡車,正停靠在馬路邊上裝著剛剛從田裏挖出來的各類小苗。原本二車道的道路,如今變成了一車道,來來往往的車輛也變得擁擠不堪。

“裝苗的車把路都堵住了,交警隊也不管管。”王有根嘴裏不滿意的嘟囔了一句,然後向陳寧請示道:“陳區長,我這就打電話讓交警隊派人來疏導一下交通?”

陳寧點了點頭,也確實這些大卡車往路邊一停,嚴重的阻礙了這條道路的交通。

陳寧看了看這一時半會還走不了,索性開門下車,想到前麵去看看。陳寧倒不是不滿意這裏的交通情況,而是對這裏種植的苗木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看到前麵車裏陳寧下了車,坐在後麵車裏的田啟明也連忙下了車,急匆匆地跑到了陳寧的身邊,也皺著眉頭埋怨道:“這個舊街鎮,每次都是這樣,每年春秋兩季這條路都不會通暢,這些裝苗的車輛都會亂停放。”

陳寧聽了以後,用詢問的眼光看了看田啟明。

田啟明連忙給陳寧解釋道:“陳區長,舊街鎮大部分都種植了苗木,春季的三四月份和秋季的九十月份是綠化種植的季節。每年這個時候,總是會有很多的外地車輛到我們舊街鎮來采購苗木,車子就這樣隨意的停放在路邊,造成交通堵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