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2章 群眾集會,外籍記者卻得到了自由采訪機會(1 / 3)

372章群眾集會,外籍記者卻得到了自由采訪機會

“飯後個別交流。這個不急,我今晚上縣裏。”吳越看了看酒桌上的酒瓶,提議道,“來,杯中酒、瓶中酒,一次性解決掉!”

“嗒嗒嗒——”包間門響了。

陳立強起身打開,門口站著汪海黎,他一手拿了酒瓶,一手拿了酒杯,旁邊是孔文,手裏也拿著酒杯。

“各位領導。我和孔老板一齊想敬吳***一杯酒。”汪海黎把自己和孔文的酒杯倒滿了,又看了看吳越麵前的空酒杯。

“兩位老板為濱海的海洋養殖業作出了表率,這杯酒我應該敬你們的。”吳越把酒杯遞過去,“借一杯汪老板瓶中的發財酒。”

孔立低聲問站他身邊的孔文,“你怎麼來了?”

“吳***過來,我能不來?”孔文反問了一句,笑著向吳越問好,又說,“我這是打前站,聽說吳***還要回縣裏,群眾都自發組織起來準備歡迎吳***了。”

康海元聽了,望著吳越,“吳***,濱海人民沒有忘記你呀。”聽了下,深有感觸道,“我希望我自己,也希望濱海所有的幹部,離任後再回來都能受到群眾的歡迎。”

哦?群眾這樣的熱忱很是出乎吳越的預料,這年頭端起碗吃肉、放下碗罵娘的實太多了。他自問,濱海的工作還有不周之處,也不可能做到人人滿意,然而群眾卻肯定了他。

“再借汪老板一壇酒,過會到了縣裏,我要向群眾多敬幾杯。”吳越幹了杯中酒,招招手把汪海黎叫到身邊。

汪海黎建議,“吳***,一壇酒起碼五斤以上,白酒我看太多了,就用女兒紅吧。”

“也行,喝醉就難堪了,隻要不是水,就是心意。”

……………………………………………………………………………………

吳越要來濱海縣的消息是從三個渠道透露出去的。一是濱海縣委縣政府的幹部;二是孔文的海水養殖公司;三是美食街老王牛頭館的王福根。

養殖戶們激動了,縣城的小攤販激動了,沿海原本幾個走私村的村民激動了,工業集中區的泥腿子工人激動了。

鑼鼓敲起來,龍燈舞起來,秧歌船劃起來,群眾都想用傳統的方式來表達對吳越這位曾經縣太爺的謝意。

也不知是誰起得頭,也沒有人刻意去組織,但元旦這天,中巴車、麵包車、農用車,甚至拖拉機全用了起來,群眾從濱海縣各地自發的湧進縣城。

起初縣裏的幹部嚇了一跳,元旦非比春節曆來不被鄉民重視,怎麼一下這麼多人進城,會不會是集體上訪呀?

後來打聽了,說是過來歡迎吳越***的,幹部們這才鬆了口氣,馬上過年了,來一次大規模的群體上訪事件可真是吃不消。

***局治安大隊、城管局城管大隊擔負起了組織引導的工作,把群眾集中到吳越進城的必進路口。

城管大隊趕製了幾條橫幅,上麵寫著“熱烈歡迎吳越***重返濱海看一看”,“濱海人民沒完吳***”,還沿街兩邊插了數十麵彩旗。

有些正搞元旦促銷的商家,把自家店門口的充氣門樓搬了過來,這麼一布置,越發隆重熱鬧。

下午三點半左右,治安大隊大隊長接到了電話通知,說吳***一行,已到分路口,還有幾分鍾就要經過群眾所的人民路。

“群眾同誌們,大家保持秩序,吳***馬上就到了!”治安大隊長拿起喊話器宣布吳越到來的消息。

喊話器的聲音很快被震耳欲聾的鑼鼓聲、群眾的歡呼聲淹沒了。

“吳***來了!”眼見很快就看見一輛奔馳越野車向著這邊駛來。

有人催促道,“放鞭炮、放鞭炮!”

“劈裏啪啦”的鞭炮聲此起彼伏,煙霧還沒散,龍燈隊、腰鼓、秧歌船就人民路上歡舞起來。

“群眾同誌們,請注意秩序、秩序。”治安大隊長手持喊話器跑前跑後,可惜人群已經沸騰了,他的努力起不了任何作用。

車是不能開了,吳越停了車,準備步行往前。

車門一開,迎麵就是“唰唰唰——”閃光燈閃個不停。

吳越抬起手擋了擋閃光燈的強光,看到麵前是七八個拿著長短不一話筒的記者,看他們的衣著明顯和內地人不同。

其中有兩個西方記者,仗著人高馬大,擠到前麵,話筒伸到吳越嘴邊,用不太流利的華夏語問,“請問,人民是來歡迎你的?”

說起這些記者采訪,還有頗為有趣的一段插曲,他們是港澳聞媒體的記者,受邀來參加濱海影視城落成觀禮的。

觀禮結束後,又集體來縣城采訪古縣城的保護和縣城的建設。這些媒體記者的嗅覺是相當靈敏的,看到絡繹不絕進城的農民和收攤聚集的商販,就意識到肯定會有大事發生。

於是他們向隨行的濱海市外事部門和宣傳部的領導申請,要求對開展自由的采訪活動。他們本來是抱著試一試想法的,華夏曆來有家醜不可外揚的傳統,尤其涉及群眾集會的,不可能放開政策讓外籍記者參與采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