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意地生活(1 / 2)

想象力是作家最重要的素質。趙麗宏先生不僅自己擁有豐富的想象力,還通過具體的案例引導人們如何嗬護和培養想象力,《水跡的故事》就非常有代表性。漏水的屋頂,在下雨之後經常有雨水滲漏,在天花板上出現許多奇形怪狀的水跡。有的像海島,還有印第安人出沒其中,有的像各路神仙,在其上各顯神通。雖然條件艱苦,但想象力使得他的生活充滿情趣,也為他一生的發展奠定了紮實的基礎。在《遠去的歌聲》一文中,趙麗宏先生也介紹了自己的想象力是如何被那美妙的聲音煽動起來,並追隨著這聲音,走出弄堂,走出城市,走向田野,走到海邊,走進樹林,走到山上,走入雲端……

想象力的培養,重點在童年階段。小朋友們在大街小巷進行的各種遊戲和玩耍,不僅僅是一種身體的鍛煉和人際關係的構建,其本身就包含了諸多想象力的要素在其中。動手去捉螞蟻,用玻璃瓶、火柴盒為螞蟻建立新家,觀察它們的生活狀況;種養寶石花,感受生命的不屈與頑強……這些大人們看起來不屑一顧的事情,對孩子們來說都是比天還大的事情,這些經曆所積累起來的東西,都是孩子們想象力的源泉。在童年時期,努力給孩子留出一些自由、閑暇的時空,發展他們的想象力,其實就是父母和老師最需要做的事情之一,無論孩子今後走上怎樣的發展道路,想象力都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品質。

偉大的作家都是哲學家,他們出於生命的本能思考世界,探尋生活的價值和人生的意義,為人們的前行之路點亮一盞路燈。在這部文集中,趙麗宏先生就有多篇哲學沉思方麵的文章,他的思考主要聚焦在三個方麵:一是對時間的追問。時間到底是精神還是物質?麵對轉瞬即逝的時間,我們如何理解過去、當下和未來。如果能以光速奔跑,走進遙遠的曆史,我們將會怎樣?為什麼說珍惜時間,就是愛生活、愛生命、愛人(《時間斷想》)?二是對空間的追問。無邊無際的宇宙,對我們意味著什麼?空間的起點和時間的起點是否是同步的,有沒有終結的時刻?“暗物質”占據了其中的大多數,而我們卻無法察覺,這對我們意味著什麼(《日晷之影》)?三是對人生的追問。在漫長的宇宙演化曆程中,人類的整個文明也隻是時間軸上的一個點,一個人的一生在其中的長度更是可以忽略不計。我們該如何定位自己,讓人生更有意義(《人生》)?

趙麗宏先生的哲學思考並不局限於上述這些“宏大”的議題上,在觸景生情中、在對生活的體悟中,都包含了很多哲學的思辨,提醒人們要不斷觀照自己的內心,幫助人們紓解靈魂中的壓力,尋覓人生的智慧。比如說,在一望無際的沙漠中,發現一棵小草,一片綠洲,帶給人們的就是生的希望,生命的頑強。而身處城市繁華之中的我們,內心是否仍處在空曠的沙漠呢?城市越來越高樓林立,生活的節奏越來越快,我們接觸大自然的機會卻越來越少,這到底是福還是禍?趙麗宏先生在《詩意》一文中說:“並不是所有的心靈都能感受詩意、撒播詩意。當你的心被浮躁或者冷漠籠罩,當你沉溺於泛濫的物欲,當你對生活和人生喪失了激情和愛,那麼詩意便會離你而去,就像小鳥毫不遲疑地飛離凋零的枯枝。”

想象力是作家最重要的素質。趙麗宏先生不僅自己擁有豐富的想象力,還通過具體的案例引導人們如何嗬護和培養想象力,《水跡的故事》就非常有代表性。漏水的屋頂,在下雨之後經常有雨水滲漏,在天花板上出現許多奇形怪狀的水跡。有的像海島,還有印第安人出沒其中,有的像各路神仙,在其上各顯神通。雖然條件艱苦,但想象力使得他的生活充滿情趣,也為他一生的發展奠定了紮實的基礎。在《遠去的歌聲》一文中,趙麗宏先生也介紹了自己的想象力是如何被那美妙的聲音煽動起來,並追隨著這聲音,走出弄堂,走出城市,走向田野,走到海邊,走進樹林,走到山上,走入雲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