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宸重申:華夏的發展對周邊鄰國不構成威脅。華夏一貫堅持奉行‘以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外交政策,這既是為了促進本地區和平與繁榮,也是為了讓華夏自身發展有一個穩定的周邊環境。同時,華夏穩健地處理了與周邊鄰國的領土主權和海洋劃界爭端。某些鄰國別有用心之人鼓吹‘華夏驕傲論’、‘華夏強硬論’、‘華夏威脅論’,極力挑撥華夏同周邊國家的關係,甚至散布說:‘華夏要恢複曆史上‘中華帝國’地位,要恢複華夏曆史上的版圖’,這純屬無稽之談。
蕭宸解釋說,華夏將奉行安全觀,高度重視非傳統安全問題。華夏領導人一再倡導‘安全觀’,強調‘安全不是孤立的、零和的、絕對的,沒有世界和地區的和平穩定,就沒有一國安全穩定’,他說:“我們應該堅持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的安全觀,既維護本國的安全,又尊重別國安全關切,促進人類共同安全”。這意味著華夏既要追求本國的安全利益,也要做一個負責任的大國。
蕭宸指出,全球化和氣候變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國命運的相關度迅速上升。對華夏來說,生態文明建設關係到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和中華民族生存發展。近年來華夏特大地震災情震驚世界,低溫、雨雪、冰凍曆史罕見,多個省區旱情肆虐,山洪、泥石流突然逞凶,都讓廣大民眾對氣候變化和環境汙染問題感到擔憂。有權威調查表明,‘華夏人關心的話題是全球變暖問題,認為環境汙染、老齡化、人口過度膨脹是世界麵臨的大威脅的華夏受訪者比例所有國家中是高的’,‘僅有17%的受訪者認為***是一個問題’。‘華夏不是威脅’的一個重要理由就是,華夏深知華夏乃至世界所麵臨的真正威脅是什麼。
蕭宸反複強調,華夏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不是威脅。現,國際上甚至有人把華夏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也看看做一個威脅,那就荒謬了。華夏的gdp2010年就超過日本,預計明年將會超過美國,但這並沒有全麵反映一個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水平――華夏人均gdp僅占世界第95位;華夏人類發展指數名列第82位;華夏的綜合現代化水平僅占第68位;而當前,華夏還麵臨著人口加速老齡化問題,已經開始度過對經濟增長有利的‘人口紅利期’。
蕭宸說,全球化時代,華夏經濟與很多國家的經濟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存關係,華夏gdp的一部分實際上是外國的gnp。現很多國家不僅沒有把華夏經濟增長視作威脅,而且將其視作‘機遇’,如日本前首相(注:我懶得取日本名)就說過‘華夏的發展是機遇’。
不過,到了後,蕭宸還是很自信的指出:“華夏曆來堅持***同誌的一句話,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如果‘不是威脅’的華夏受到來自國外的軍事威脅,華夏將理所當然地加以反擊。因此,華夏不是威脅,但華夏也不懼怕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