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與繹讀(1 / 3)

偶爾被貼地而生的海草或貝殼

輕輕紮一下,如同遭遇生活

暗藏的尖刺:一切都是饋贈。

仿佛聽從一種神秘的自然教義,

巨大的美與安詳將你俘獲,

令你噤聲,失憶——

沒有痛苦值得想起,也沒有夙願

需要許下。直到天空矮下來,

鷗鳥棲落又飛起,為你停留在

一個合適的高度。

高速公路上一匹伏地而死的馬

極力回想它的樣子,它鬃毛的色澤,

它倒地而臥的姿勢,

但是很難。它整個的存在像一團霧,

模糊,難以辨識。汽車箭一般駛過,

並未為它片刻停留。“它死了!”

這樣的念頭,比霧更確切。

一切都和從前一樣。草場靜寂,

風聲並未改變柵欄。

同伴們仍在低頭吃草,或交耳輕語,

沒有誰發現,馬群中已少了一個;

而它臥在這裏,再沒有奔跑和嘶鳴,

身旁已奏響蒼蠅的聖歌。

沒有人知道,它是因衰老而氣絕,

被最後一根稻草壓死,

或是帶著對未知的向往,

揚起雙蹄,踏破塵土,

在跨出柵欄心神馳蕩的一刻,

被突如其來的飛車掀翻在地?

像固有生活的厭倦者和僭越者,

它縱身一躍,脫離了它自己——

仿佛靈魂出竅,影子想要跨出軀體。

來不及說出最後的渴望

或悔恨,它閉上了它憂傷的眼,

安靜得像是,一個代價。

神農山,或朝聖之旅

據說,春蟬為此山獨有,白皮鬆也是,

如果盤旋於山頂的那隻蒼鷹也可以算上,

為什麼隻在此地——

細想,仿佛一種讓人感念的

長久的執意。

山脊上,石階枯瘦,草木

明亮而自足:鵝耳櫪,殼鬥科,螞蚱腿子,

在相識之前,我先愛上了你們原始的氣息。

山路如世路,我用發顫的腳步

練習一場漫長的朝聖。

坐下來,在通往紫金頂的山門前小憩,

蟬聲交織風聲,如一張縝密的網。

一個我,回望另一個我,

多麼弱小,眼前這一腳,是踏進窄門,還是

遁入空門,似乎已不是信仰問題。

此去蒼莽,有多少濃蔭和光照需要領受,

才能像一棵樹在懸崖上孤獨地站定——

紫金頂上,我探問一棵白皮鬆的年齡,

但它以三千八百年的沉默,對我

置之不理。

登黃花嶺

黃花嶺的寂靜,隻有這個下午

被我們打擾。汽車在顛簸中

貼著山脖子前進——抵達高處的風景

先要經曆迂曲,跌宕,

腸胃或靈魂的微微暈眩。

山勢的陡峭,在拐角處看得最清;

而簇簇黃花,像藏在山體中的

朗脆的笑聲,總是出其不意地爆出。

我們嗅著隱隱的香味,辨識它

究竟是野薔薇,刺玫,還是棣棠。

天空藍得沒有一絲缺憾,每個人臉上

都有光輝——當此良辰,理應

拋舍陰影。相機捕捉著我們的姿勢,

我們捕捉漸漸深濃的心境,

隨鬆針間的夕光搖晃,閃爍。

再往裏走,岔路重重,

也許有意念中的幽靈和野獸出沒。

在自我和內心的荒野上,

迷戀,能否戰勝恐懼?

一朵蒲公英在前麵帶路。

偶爾被貼地而生的海草或貝殼

輕輕紮一下,如同遭遇生活

暗藏的尖刺:一切都是饋贈。

仿佛聽從一種神秘的自然教義,

巨大的美與安詳將你俘獲,

令你噤聲,失憶——

沒有痛苦值得想起,也沒有夙願

需要許下。直到天空矮下來,

鷗鳥棲落又飛起,為你停留在

一個合適的高度。

高速公路上一匹伏地而死的馬

極力回想它的樣子,它鬃毛的色澤,

它倒地而臥的姿勢,

但是很難。它整個的存在像一團霧,

模糊,難以辨識。汽車箭一般駛過,

並未為它片刻停留。“它死了!”

這樣的念頭,比霧更確切。

一切都和從前一樣。草場靜寂,

風聲並未改變柵欄。

同伴們仍在低頭吃草,或交耳輕語,

沒有誰發現,馬群中已少了一個;

而它臥在這裏,再沒有奔跑和嘶鳴,

身旁已奏響蒼蠅的聖歌。

沒有人知道,它是因衰老而氣絕,

被最後一根稻草壓死,

或是帶著對未知的向往,

揚起雙蹄,踏破塵土,

在跨出柵欄心神馳蕩的一刻,

被突如其來的飛車掀翻在地?

像固有生活的厭倦者和僭越者,

它縱身一躍,脫離了它自己——

仿佛靈魂出竅,影子想要跨出軀體。

來不及說出最後的渴望

或悔恨,它閉上了它憂傷的眼,

安靜得像是,一個代價。

神農山,或朝聖之旅

據說,春蟬為此山獨有,白皮鬆也是,

如果盤旋於山頂的那隻蒼鷹也可以算上,

為什麼隻在此地——

細想,仿佛一種讓人感念的

長久的執意。

山脊上,石階枯瘦,草木

明亮而自足:鵝耳櫪,殼鬥科,螞蚱腿子,

在相識之前,我先愛上了你們原始的氣息。

山路如世路,我用發顫的腳步

練習一場漫長的朝聖。

坐下來,在通往紫金頂的山門前小憩,

蟬聲交織風聲,如一張縝密的網。

一個我,回望另一個我,

多麼弱小,眼前這一腳,是踏進窄門,還是

遁入空門,似乎已不是信仰問題。

此去蒼莽,有多少濃蔭和光照需要領受,

才能像一棵樹在懸崖上孤獨地站定——

紫金頂上,我探問一棵白皮鬆的年齡,

但它以三千八百年的沉默,對我

置之不理。

登黃花嶺

黃花嶺的寂靜,隻有這個下午

被我們打擾。汽車在顛簸中

貼著山脖子前進——抵達高處的風景

先要經曆迂曲,跌宕,

腸胃或靈魂的微微暈眩。

山勢的陡峭,在拐角處看得最清;

而簇簇黃花,像藏在山體中的

朗脆的笑聲,總是出其不意地爆出。

我們嗅著隱隱的香味,辨識它

究竟是野薔薇,刺玫,還是棣棠。

天空藍得沒有一絲缺憾,每個人臉上

都有光輝——當此良辰,理應

拋舍陰影。相機捕捉著我們的姿勢,

我們捕捉漸漸深濃的心境,

隨鬆針間的夕光搖晃,閃爍。

再往裏走,岔路重重,

也許有意念中的幽靈和野獸出沒。

在自我和內心的荒野上,

迷戀,能否戰勝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