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源自1896年的光(1 / 2)

毫無疑問,浙江電力文化陳列館文案的撰寫過程,就是一次對電力史的回望。我順著時間的脈絡,能夠觸摸到百年浙江電力的心跳,感受到她的呼吸。我在寬廣的浙江大地上,看見鐵塔如林,銀線如虹。數以萬計的電力員工,一代一代,從操縱最原始的設施,到掌控最現代化的裝備,驅動浙江電力這艘巨輪,乘風破浪,昂首前行。

作為一名在電力係統從業多年的員工,我對電力有一份特殊的感情。每當我看見萬家燈火,總會想起那些堅守在電力一線的員工們。他們都很平凡,把自己當作鐵塔上的一顆鉚釘,輸電線路上的一截導線,發電機組裏的一枚零件。正因為有了他們的存在,才構成了堅強的浙江電網。我覺得自己有責任用手中的筆,記錄下他們樸素、堅毅而負重的身影。

這十多年來,我把業餘創作的主要精力聚集在電力這個領域,先後采寫了長篇報告文學《中國亮了》《鐵塔簡史》《地球之光》等作品。其中,我和浙江作家黃亞洲、柯平合作的《中國亮了》是作家出版社迎接黨的十七大重點作品,被媒體譽為“一幅波瀾壯闊的中國電力工業畫卷,一部氣勢磅礴的中國電力工業史詩”。《地球之光》則是國內第一部以文學樣式反映全球能源互聯網的報告文學。這些作品出版後,贏得了一些比較好的反響,不少電力專業在讀研究生通過各種渠道向我索取上述作品,作為他們撰寫畢業論文的參考文獻。

在寫作這些長篇報告文學的同時,我也將視線投向重大的突發性電力事件,以及那些平凡的人和事。收錄在本書中的若幹篇章,就是最近幾年來的創作總結。這些散文,悉數以電力為背景,其中,《從石龍壩說起》和《之江東去》是應《中國治水史詩》編委會之邀創作的。大約在2010年前後,被譽為“再現華夏民族治水英雄史詩”的《中國治水史詩》一書啟動創作。該書由全國政協原副主席葉選平擔任顧問,彙集了李存葆、何建明、蔣子龍、徐坤、張煒、葉延濱等近百位知名作家的治水作品。中國治水專家稱其彌補了中國水利史上的一個空白,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和紀實價值。《保衛電網》是一部反映電網員工抗擊2008年南方雨雪冰凍災害的作品,這也是當年國內最早一部反映抗冰災題材的文學作品。《國家電網報》在我寄稿一周後就不吝版麵,與讀者見麵。隨後,陸續有一些報刊也選發了它。《保衛電網》先後獲得多個獎項,其中包括獲得第十九屆中國新聞獎報紙副刊作品複評暨2008年全國報紙副刊作品年賽金獎。《他在地球上輕輕畫了幾條線》記錄了輸電線路設計師江小金平凡而可歌可泣的人生片斷。《美麗鄉村電能替代的浙江樣本》是中國電力出版社組織采寫的《中國農村用電調查》的一部分,主要反映的是新能源在浙江的實踐。《瘋狂的“綠寶石”》記錄的是浙江電網員工阻擊強台風“莫拉克”的英姿。《甲子年說》是1949年以後,60年間浙江電力的發展曆程簡述。《大地之脈》由多篇散文組成,是發表在《國家電網報》個人專欄的作品,這些散文篇幅不長,但涉及範圍較廣,可以看作是一部世界電力的極簡史。需要特別說明的是,為更加全麵客觀地反映史實,根據最新資料,對部分文中的個別數據,稍作改動。個別文章內容也有增刪,與最初發表時稍有差異。

毫無疑問,浙江電力文化陳列館文案的撰寫過程,就是一次對電力史的回望。我順著時間的脈絡,能夠觸摸到百年浙江電力的心跳,感受到她的呼吸。我在寬廣的浙江大地上,看見鐵塔如林,銀線如虹。數以萬計的電力員工,一代一代,從操縱最原始的設施,到掌控最現代化的裝備,驅動浙江電力這艘巨輪,乘風破浪,昂首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