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 手可摘星辰(1 / 2)

一場大雪將大地變成蒼茫一片,又見寒冬降臨。

放眼廣袤銀白之地,千山繁木披襖,萬裏河麵封冰。

動物絕跡近郊旁,人蹤罕見都城內。

在城內一小院之中,一童子從廳堂大屋之內跑出,來到院角的小木屋中迅速把木盆添滿黑炭,然後又迅速奔回。

廳堂之門向南而開,掛有草簾。草簾厚實而重,童子用了很大力氣才將草簾重新封好。

屋子裏的地籠中燃有一大盤炭火,炭火在明暗間偶爾爆出一點火星。

童子跪蹲在地籠旁,用鐵鉗從旁邊木桶中挑出一大塊敲裂,然後挑出適中的木炭,輕輕架在炭火之上。

一老人從回廊走了過來,掀起草簾進得大屋中。

童子見到老人,急忙放下鐵鉗,跪拜叩首。

“早上好,李師。”

“早上好,小賢。這煨著什麼東西,聞著好香啊。”

“骨頭煮粥,再等一會應該就入味可食了。”

“好的,辛苦你了。”

倆人正說著話,有一人掀起草簾鑽進屋中。張口就道:“這煙味夠重的啊,早上起來時重新引火了?”

小童急忙回答:“早上好,老周。這些天來這炭火都存得不錯,未曾滅過的。早上起來時我扒開灰泥,還有不少的火種燃著。剛剛是有根炭頭,發現之後挑出來的時候晚了些,所以煙還未能散盡呢。”

“沒事,這點煙味一會用完膳食就該散盡了。”老人和藹揮了揮手,“若是還有味兒,等早膳之後周大你再挑開簾子讓冷風吹吹,也不會耽誤姬子前來聽講。”

“諾。”

不一會,又陸續進來幾人,都尊稱老人為師。有人整理好草席墊子,擦拭木桌,還有人將碗筷等擺放好。老周與小賢則把壁爐的火也升了起來。少頃,大家陸續過來圍坐地籠四周,分別低聲交談起來。

小童見他們都各自跪坐好後,開始打開鼎蓋,拿一長耳勺伸入銅鼎中撈拌幾下,開始為眾人分粥。

骨頭粥濃香四溢,加之炭火相依,眾人皆感覺室暖如春。

默默無言之中,小童熬製的一大鼎粥被大家分食得一幹二淨。

休息一會,老人見眾人都用完早膳。

於是開始安排授課之前的準備。又是有人開始將碗筷收走,有人重新擦拭木桌,有人整理草席墊子,有人添上燈油,有人將竹簡搬來。

老人挑了一份竹簡置於桌麵攤開,開始檢查。

過了段時間,小童聽見院牆之外傳來車馬之聲,有軲轆滾動到了大門前停下,於是院門處有了熱鬧的動靜傳來。

在忙碌一陣之後,院門傳來關閉之聲。隨後,再傳來車馬離去之聲,有人沿回廊走了過來。

草簾再次被人挑開。

小童見到一華服少年低頭踏過門檻走進了屋內。

熟悉的場景,在這段日子裏重複上演著。

小童見那極為俊秀的麵孔進屋後先是凝望見到自己,對著自己微微一笑。

再隨後,華服少年走到老人桌前弓腰對著老人開始行禮問好。

老人與少年客氣答禮一番,然後大家都入席而坐。

小童沒有席位,居於老人李師旁邊,為其挑燈添墨。

李師開始先為華服少年姬子講授自己所悟所感,然後就是一問一答進行解惑授學。

之前一起食用早膳的眾人,則是相互間熟練地分工合作,有人將之摘錄在竹簡上,有人搬運整理編連竹簡。

“王一人者,張臂不過2尺。天下之大,非伸臂而可得也,是以王封諸侯而分治天下,王始得以無為焉,而天下至濱莫非王土,是以不治之治。”

李師為姬子解惑非常耐心。對此情景,一旁的童子小賢是極為羨慕的。不過,小賢知道自己身份低下,所有一切知識雖然離自己如此之近,卻也是如此之遠,遠到難以企及。

小賢更關心自己身旁的炭火,若是像上次那般不小心燃過了頭,又會被周大等人訓斥一通,那便不好了。

當見炭火暗淡了些兒,小賢就又起身去添了一些早已選好的上好木炭加在了幾個地籠之中,讓屋子之內始終有著些溫暖之感。

一直至正午的時候,華服少年姬子才拜別李師而去。

之後,眾人開始將整理好的上午授業記錄給李師過目。也有人按李師以往傳授的方法,在屋內凝神靜坐。

眾人一直在昏暗的燈油下各自忙碌到了晚上。

至有女仆入內詢問,飯食可否端上。

屋內之人都感覺饑腸轆轆,皆大笑而呼:“這可又忙到餓也忘了。”

女仆返身而出,不一會則有女童等仆人端入後廚煮得時令野菜清湯與硬饃,屋內眾人都各自將硬饃用清湯泡軟然後食之。

不久,俱分食完畢,然後眾人開始整理收拾屋子。不斷有人將竹簡穿繩卷好,堆於屋內一角。

至最後,隻剩童子小賢一人留在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