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雖有些離奇和極端,但細想一下,也屬必然。而盧強為盜遭捕遭殺,從一定程度上也有這方麵的因素。但丁戍的報應,卻是因為他的行為已偏離道義太遠,那種迫使他自戮的力量,既來自於他自身內部,更來自於“天”,即道義力量的強大施壓。
人的行為由心而生,其善惡也由心而定,現代人有很多不相信善惡有報,那是因為很荒謬地隻看自己的善事,等待善報,而且不滿足;隻關注別人的惡,以圍觀別人的惡報來達到心理平衡。一旦沒達到預期,心理就不平衡了,就到處發泄,就產生了“好人無好報,禍害遺千年”的想法了。其實,任何事物都有發展的過程,人在生活中都有邪念和良知,我們還是希望大家少生惡念、多行善舉,而善惡的積累到了一定程度就會顯示出來。
諸惡莫做,眾善奉行
美國政治學家威爾遜及犯罪學家凱琳曾提出一個“破窗效應”,它是這樣表述的:如果一座房子破了一扇窗,沒有人去修補,時隔不久,其他的窗戶也會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麵牆,如果出現一些塗鴉沒有被清洗掉,很快的,牆上就布滿了亂七八糟、不堪入目的東西;一個很幹淨的地方,人們不好意思丟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現之後,人就會毫不猶豫地拋,絲毫不覺得羞愧。事實就是這樣,“千裏之堤,潰於蟻穴”,第一扇被打破的玻璃窗若不能及時得到修護,就有可能帶來一係列的負麵影響;同理,一些小的過錯如果不能及時被發覺並加以改正,日久天長它就會演變成大錯。
修行之人以慈悲為懷,他們希望無論是小的過錯,還是小的罪惡,但凡是負麵的言行最好就不要讓它麵世。那些聖賢之人在這一點上也都能達成共識,三國時的劉備在白帝城托孤之時,就不忘諄諄告誡劉禪:“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劉備一世英主,留下的名言不多,唯有這句話流傳千古,而且給後人永久的啟示:人不要因為某個壞習慣不起眼就不重視。這句話看似比較淺顯,但卻蘊含著很深的哲理,它勸誡我們要在日常生活的細節上加強道德修養,以免因小失大。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其實我們從小到大都在接受這樣的教育,但捫心自問,我們做得夠不夠好呢?想必很多人在這時會低下頭。我們總是喜歡為自己開脫,認為犯點小錯、做點小惡並沒有什麼,無傷大雅,但事實上,這種想法大錯特錯。如果我們對小的惡念不能及時自覺且有效地加以修正,那麼終將會因為無底的私欲釀成災難,小則身敗名裂,大則性命堪憂。我們應該時常檢視自己的行為,否則等到出現不良後果再深深痛悔,對於我們的人生而言都是一種負麵影響。
故事雖有些離奇和極端,但細想一下,也屬必然。而盧強為盜遭捕遭殺,從一定程度上也有這方麵的因素。但丁戍的報應,卻是因為他的行為已偏離道義太遠,那種迫使他自戮的力量,既來自於他自身內部,更來自於“天”,即道義力量的強大施壓。
人的行為由心而生,其善惡也由心而定,現代人有很多不相信善惡有報,那是因為很荒謬地隻看自己的善事,等待善報,而且不滿足;隻關注別人的惡,以圍觀別人的惡報來達到心理平衡。一旦沒達到預期,心理就不平衡了,就到處發泄,就產生了“好人無好報,禍害遺千年”的想法了。其實,任何事物都有發展的過程,人在生活中都有邪念和良知,我們還是希望大家少生惡念、多行善舉,而善惡的積累到了一定程度就會顯示出來。
諸惡莫做,眾善奉行
美國政治學家威爾遜及犯罪學家凱琳曾提出一個“破窗效應”,它是這樣表述的:如果一座房子破了一扇窗,沒有人去修補,時隔不久,其他的窗戶也會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麵牆,如果出現一些塗鴉沒有被清洗掉,很快的,牆上就布滿了亂七八糟、不堪入目的東西;一個很幹淨的地方,人們不好意思丟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現之後,人就會毫不猶豫地拋,絲毫不覺得羞愧。事實就是這樣,“千裏之堤,潰於蟻穴”,第一扇被打破的玻璃窗若不能及時得到修護,就有可能帶來一係列的負麵影響;同理,一些小的過錯如果不能及時被發覺並加以改正,日久天長它就會演變成大錯。
修行之人以慈悲為懷,他們希望無論是小的過錯,還是小的罪惡,但凡是負麵的言行最好就不要讓它麵世。那些聖賢之人在這一點上也都能達成共識,三國時的劉備在白帝城托孤之時,就不忘諄諄告誡劉禪:“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劉備一世英主,留下的名言不多,唯有這句話流傳千古,而且給後人永久的啟示:人不要因為某個壞習慣不起眼就不重視。這句話看似比較淺顯,但卻蘊含著很深的哲理,它勸誡我們要在日常生活的細節上加強道德修養,以免因小失大。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其實我們從小到大都在接受這樣的教育,但捫心自問,我們做得夠不夠好呢?想必很多人在這時會低下頭。我們總是喜歡為自己開脫,認為犯點小錯、做點小惡並沒有什麼,無傷大雅,但事實上,這種想法大錯特錯。如果我們對小的惡念不能及時自覺且有效地加以修正,那麼終將會因為無底的私欲釀成災難,小則身敗名裂,大則性命堪憂。我們應該時常檢視自己的行為,否則等到出現不良後果再深深痛悔,對於我們的人生而言都是一種負麵影響。
我們不妨回憶一下,在我們身邊有沒有出現過類似事情?譬如,某個孩子到鄰居家去玩,他無意中,隻是無意中將人家的一根針沾在衣上,並且將其帶回了家。這時,如果是位有修養的家長,一定會問明原委,然後要求孩子將針送回去。但如果是一位見利忘義、極度自私的家長,他可能就會昧著良心將針留下,因為在他看來這不是什麼大事。但結果會怎樣?結果是,孩子的一個無意舉動在家長的縱容下演變成了惡習,他開始經常性地從別人家亂拿東西,因為他是小孩子,又因為拿的東西不值錢,人家可能也不會追究。就這樣,孩子長大以後,原本的小偷小摸變成了大拿大偷,結果可想而知,他免不了要受到法律的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