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 / 2)

如今,無數的碧血黃沙就要過去,無數的殺戮夢魘就要結束。

朱棣知道朱能在等自己的指示,朱棣臉上浮起笑意,動情地說:“士弘,這些年辛苦了。”朱能字士弘。

“能和殿下一起征戰也是末將的榮幸。”朱能有點受寵若驚的感動,燕王很少稱呼自己的字,朱能年輕的臉在陽光下英氣勃勃。

“可惜張將軍……”想起立下赫赫戰功的張玉,張玉也曾是朱棣手下最勇猛的將軍,後來戰死在亂軍之中,朱棣由心地傷感:“你們是我的左膀右臂啊。”

朱能有點不安地看著朱棣,這個骨子裏從來不知道傷感和悲痛的男人,也會用如此低沉地聲音來感傷曾經征戰而亡的下屬?但現在不是感傷的時候啊,先鋒部隊已經出發,遠遠望去,似乎能看見遠處城頭飄動的旗影。

朱棣突然提高了聲音問到:“盛庸之後,還有什麼人?”盛庸曾經擊敗過自以為天下無敵的朱棣,並將燕軍大將張玉擊殺於軍中,他是當今天子朱允文手中最後的王牌,但已經在昨天被擊潰。昨日兩軍激戰至燕軍即將崩潰之時,朱棣二兒子朱高煦領軍殺來,從而改變了整個戰局,降伏了盛庸,朱棣知道朱允文再也沒有任何力量可阻擋自己揮師京城,但他心裏非常清楚自己還需要等待。

朱能回道:“鐵鉉已經帶兵趕赴京城。”

“一個讀書人!”朱棣輕蔑地說道,鐵鉉本是山東參政,在燕王靖難起兵後因在守衛濟南時擊敗燕軍,而後被建文帝授以兵部尚書,後也屢有勝績,但朱棣眼裏的英雄隻有沙場上躍馬揚鞭。

“殿下,京城尚有十萬兵力,隻怕時間長了,各地……”朱能眼裏充滿了擔心。

朱棣沒有等朱能說完,堅定地說:“現在除了先鋒入城,所有兵力聽候待命,注意嚴守各個出口,絕不放走任何人。”

朱棣看了看朱能,緩了口氣道:“將軍不用擔心,城內的親王自會處理好的。”頓了頓,笑道:“我們是靖難軍,本是來清除皇上身邊的奸臣的嘛,不是來攻打京城的嘛。”

朱能恍然大悟:“殿下英明啊。”雖然從起兵之日起,人人都知道朱棣帶領燕軍起兵是為了什麼,但人人也都知道絕不能讓燕王背上謀逆弑君的罪名啊。

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後,希望江山一統,萬年永固。朱元璋共有二十六個兒子,長子朱標為朱元璋結發妻子馬氏所生,馬氏忠貞簡樸、賢良淑德,朱元璋得天下後,馬氏被立為皇後,朱標被立為太子,眾皇子分封到各地為王。朱元璋權欲極大,疑心又重,動輒殺戮功臣,朱標生性忠厚仁慈,常勸父親仁厚治國,朱元璋說是希望殺盡天下壞人,方能把江山安全地傳於太子,二十年來殺戮的臣屬有十萬餘眾,不料朱標深惡濫殺,對朱元璋說“上有堯舜之君,下有堯舜之民。”朱元璋雖然恨太子不諳世事,但因與馬後情深意篤,故一直對太子信任有加。卻不料後來太子得病而終,成為朱元璋晚年的最大悲痛。在眾皇子中,獨燕王朱棣英武霸氣,有朱元璋早年氣象。但朱元璋深愛馬後,也憐惜太子,所以終將帝位傳給了太子的次子朱允文,是為建文帝,朱允文性似父親朱標,孝順仁德,即位之初,即廢除朱元璋時期的嚴刑苛政,釋解天下無數蒙冤受屈之人,重用方孝孺等儒生治理天下,力圖建立一個與民共享的理想盛世。

如今,無數的碧血黃沙就要過去,無數的殺戮夢魘就要結束。

朱棣知道朱能在等自己的指示,朱棣臉上浮起笑意,動情地說:“士弘,這些年辛苦了。”朱能字士弘。

“能和殿下一起征戰也是末將的榮幸。”朱能有點受寵若驚的感動,燕王很少稱呼自己的字,朱能年輕的臉在陽光下英氣勃勃。

“可惜張將軍……”想起立下赫赫戰功的張玉,張玉也曾是朱棣手下最勇猛的將軍,後來戰死在亂軍之中,朱棣由心地傷感:“你們是我的左膀右臂啊。”

朱能有點不安地看著朱棣,這個骨子裏從來不知道傷感和悲痛的男人,也會用如此低沉地聲音來感傷曾經征戰而亡的下屬?但現在不是感傷的時候啊,先鋒部隊已經出發,遠遠望去,似乎能看見遠處城頭飄動的旗影。

朱棣突然提高了聲音問到:“盛庸之後,還有什麼人?”盛庸曾經擊敗過自以為天下無敵的朱棣,並將燕軍大將張玉擊殺於軍中,他是當今天子朱允文手中最後的王牌,但已經在昨天被擊潰。昨日兩軍激戰至燕軍即將崩潰之時,朱棣二兒子朱高煦領軍殺來,從而改變了整個戰局,降伏了盛庸,朱棣知道朱允文再也沒有任何力量可阻擋自己揮師京城,但他心裏非常清楚自己還需要等待。

朱能回道:“鐵鉉已經帶兵趕赴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