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看畫院。國家畫院在西中區鬧市口,匹對著特拉伐加方場一百八十四英尺高的納爾遜石柱子。院中的畫不算很多,可是足以代表歐洲畫史上的各派,他們自詡,在這一方麵,世界上哪兒也及不上這裏。最完全的是意大利十五六世紀的作品,特別是佛羅倫司派,大約除了意大利本國,便得上這兒來了。畫按派別排列,可也按著時代。但是要看英國美術,此地不成,得上南邊兒泰特(Tate)畫院去。那畫院在泰晤士河邊上;一九二八年水上了岸,給浸壞了特耐爾(Joph Malord William Turner,1775—1851)好多畫,最可惜。特耐爾是十九世紀英國最大的風景畫家,也是印象派的先鋒。他是個窮苦的孩子,小時候住在菜市旁的陋巷裏,常隻在泰晤士河的碼頭和駁船上玩兒。他對於泰晤士河太熟了,所以後來愛畫船,畫水,畫太陽光。再後來他費了二十多年工夫專研究光影和色彩,輪廓與內容差不多全不管;這便做了印象派的前驅了。他畫過一幅《日出:灣頭堡子》,那堡子淡得隻見影兒,左手一行樹,也隻有樹的意思罷了;可是,瞧,那金黃的朝陽的光,順著樹水似的流過去,你隻覺著溫暖,隻覺著柔和,在你的身上,那光卻又像一片海,滿處都是的,可是閃閃爍爍,儀態萬千,教你無從捉摸,有點兒著急。
特耐爾以前,堅士波羅(Gainsbh,1727—1788)是第一個人脫離荷蘭影響,用英國景物作風景畫的題材;又以畫像著名。何嘉士(Hogarth,1697—1764)畫了一套《結婚式》,又生動又親切,當時刻板流傳,風行各處,現存在這畫院中。美國大畫家惠斯勒(Whistler)稱他為英國僅有的大畫家。雷諾爾茲(Reynolds,1723—1792)的畫像,與堅士波羅並稱。畫像以性格與身份為主,第一當然要像。可是從看畫者一麵說,像主若是曆史上的或當代的名人,他們的性格與身份,多少總知道些,看起來自然有味,也略能批評得失。若隻是平凡的人,憑你怎樣像,陳列到畫院裏,怕就少有去理會的。因此,畫家為維持他們永久的生命計,有時候重視技巧,而將“像”放在第二著。雷諾爾茲與堅士波羅似乎就是這樣的人。他們畫的像,色調鮮明而縹緲。莊嚴的男相,華貴的女相,優美活潑的孩子相,都算登峰造極;可就是不大“像”。堅氏的女像總太瘦;雷氏的不至於那麼瘦,但是像主往往退回他的畫,說太不像。—國家畫院旁有個國家畫像院,專陳列英國曆史上名人的像,文學家、藝術家、科學家、政治家、皇族,應有盡有,約共二千一百五十人。油畫是大宗,排列依著時代。這兒也看見雷堅二氏的作品;但就全體而論,曆史比藝術多得多。
次看畫院。國家畫院在西中區鬧市口,匹對著特拉伐加方場一百八十四英尺高的納爾遜石柱子。院中的畫不算很多,可是足以代表歐洲畫史上的各派,他們自詡,在這一方麵,世界上哪兒也及不上這裏。最完全的是意大利十五六世紀的作品,特別是佛羅倫司派,大約除了意大利本國,便得上這兒來了。畫按派別排列,可也按著時代。但是要看英國美術,此地不成,得上南邊兒泰特(Tate)畫院去。那畫院在泰晤士河邊上;一九二八年水上了岸,給浸壞了特耐爾(Joph Malord William Turner,1775—1851)好多畫,最可惜。特耐爾是十九世紀英國最大的風景畫家,也是印象派的先鋒。他是個窮苦的孩子,小時候住在菜市旁的陋巷裏,常隻在泰晤士河的碼頭和駁船上玩兒。他對於泰晤士河太熟了,所以後來愛畫船,畫水,畫太陽光。再後來他費了二十多年工夫專研究光影和色彩,輪廓與內容差不多全不管;這便做了印象派的前驅了。他畫過一幅《日出:灣頭堡子》,那堡子淡得隻見影兒,左手一行樹,也隻有樹的意思罷了;可是,瞧,那金黃的朝陽的光,順著樹水似的流過去,你隻覺著溫暖,隻覺著柔和,在你的身上,那光卻又像一片海,滿處都是的,可是閃閃爍爍,儀態萬千,教你無從捉摸,有點兒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