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教師幸福(1 / 3)

二、亞裏士多德幸福觀

亞裏士多德是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百科全書式的學者,在西方教育思想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基於對人性、對城邦生活的思考,以及對蘇格拉底、柏拉圖等前人觀點的總結,構架出其獨特的以德性為基、理性為本、幸福為最終目的的幸福觀,係統而客觀的闡述了什麼是幸福、個體如何去實現幸福。

1.人性的基點

“任何民族的倫理傳統的根源都是一種關於人性的看法。”[7]sup>亞裏士多德的幸福論亦基於此,他的幸福觀是屬人的,是麵對當下生活的,是麵向人的一生的。關於人,他認為:其一,人是“有理性的動物”,因此,人有基本的善惡、快樂或痛苦的感受能力,有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企求,人有用理性去調節自身行為、管束欲望的能力,簡言之,人有對自己負責的能力。其二,人是“政治性的動物”。人追求幸福需要在一定社會關係中,離不開自身所在的生活背景,正是基於此,他將個人幸福與合理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聯係了起來,甚至同整個城邦聯係起來,將個人幸福作為城邦幸福與和諧的前提。

2.什麼是幸福

(1)幸福是最高善

關於善,亞裏士多德開篇便說:“每種技藝與研究,同樣的,人的每種實踐與選擇,都以某種善為目的。所以有人就說,所有事物都以善為目的。”[8]sup>這裏的“善”類似於快樂、財富、權力、榮譽等使人“生活得好或做得好”的東西,是人們的每個實踐與選擇所希望得到的好處,是人們行動的目的。而人們在行動中的目的不隻有一個,欲望也有很多,所以具有形形色色的善,而在眾多目的中,總有一個是終點,是最後的目的,這就是幸福。幸福是最完善的,我們所追求的別的事物都是為了這個事物,別的善都是為了這個善,這種終極的、自足的善便是幸福,它是行動的目的以及進行選擇的基本價值標準。

(2)幸福是合德性的實踐活動

亞裏士多德肯定了活動之於幸福的必要。幸福不同於偶然的運氣,不依賴於神的恩賜,更不是自在的能力或者品質,它的獲得需要人的努力,需要運用自己的力量積極地活動。就過程來說,要合德性,因為德性是“使得一個人好,又使得他出色地完成他的活動的品質”。[9]sup>亞裏士多德對德性有自身獨特的理解,一是將德性看作一種現實的品質,而不是一種情感,道德的任務不是確立一般的情感表達,而是培養穩定的、正確的情感品質。二來,“好”“出色”等詞彙暗含了這種德性品質要受到整體理性的引導,以保證活動的方向與適度、得當。三,德性是人的一項成就,需要人的現實活動、訓練等。合於此,個體在活動中既能保持良好的傾向、平和的身心,又能恰當處理倫理關係、做出有效行動,從而實現身心的和諧與自足,過“好”生活,走向幸福。

二、亞裏士多德幸福觀

亞裏士多德是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百科全書式的學者,在西方教育思想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基於對人性、對城邦生活的思考,以及對蘇格拉底、柏拉圖等前人觀點的總結,構架出其獨特的以德性為基、理性為本、幸福為最終目的的幸福觀,係統而客觀的闡述了什麼是幸福、個體如何去實現幸福。

1.人性的基點

“任何民族的倫理傳統的根源都是一種關於人性的看法。”[7]sup>亞裏士多德的幸福論亦基於此,他的幸福觀是屬人的,是麵對當下生活的,是麵向人的一生的。關於人,他認為:其一,人是“有理性的動物”,因此,人有基本的善惡、快樂或痛苦的感受能力,有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企求,人有用理性去調節自身行為、管束欲望的能力,簡言之,人有對自己負責的能力。其二,人是“政治性的動物”。人追求幸福需要在一定社會關係中,離不開自身所在的生活背景,正是基於此,他將個人幸福與合理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聯係了起來,甚至同整個城邦聯係起來,將個人幸福作為城邦幸福與和諧的前提。

2.什麼是幸福

(1)幸福是最高善

關於善,亞裏士多德開篇便說:“每種技藝與研究,同樣的,人的每種實踐與選擇,都以某種善為目的。所以有人就說,所有事物都以善為目的。”[8]sup>這裏的“善”類似於快樂、財富、權力、榮譽等使人“生活得好或做得好”的東西,是人們的每個實踐與選擇所希望得到的好處,是人們行動的目的。而人們在行動中的目的不隻有一個,欲望也有很多,所以具有形形色色的善,而在眾多目的中,總有一個是終點,是最後的目的,這就是幸福。幸福是最完善的,我們所追求的別的事物都是為了這個事物,別的善都是為了這個善,這種終極的、自足的善便是幸福,它是行動的目的以及進行選擇的基本價值標準。

(2)幸福是合德性的實踐活動

亞裏士多德肯定了活動之於幸福的必要。幸福不同於偶然的運氣,不依賴於神的恩賜,更不是自在的能力或者品質,它的獲得需要人的努力,需要運用自己的力量積極地活動。就過程來說,要合德性,因為德性是“使得一個人好,又使得他出色地完成他的活動的品質”。[9]sup>亞裏士多德對德性有自身獨特的理解,一是將德性看作一種現實的品質,而不是一種情感,道德的任務不是確立一般的情感表達,而是培養穩定的、正確的情感品質。二來,“好”“出色”等詞彙暗含了這種德性品質要受到整體理性的引導,以保證活動的方向與適度、得當。三,德性是人的一項成就,需要人的現實活動、訓練等。合於此,個體在活動中既能保持良好的傾向、平和的身心,又能恰當處理倫理關係、做出有效行動,從而實現身心的和諧與自足,過“好”生活,走向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