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方法論提升到新的高度。習近平同誌係列重要講話所論述的“穩中求進”“統籌推進、重點突破”“堅持問題導向、底線思維”、把調存量同優增量有機統一起來等思想,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方法論提升到新的高度。特別是將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提升到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提升到做好經濟工作方法論的高度,創新發展了改革方法論,係統回答了深化改革要處理好的重大關係和實施方法等問題。因此,2017年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在穩大局、穩政策、穩預期的基礎上,有步驟、有重點、有方向地係統推進,力爭在關鍵領域有所突破。一是把供給管理和需求管理更好地結合起來,在堅持宏觀政策要穩、產業政策要準、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思路的前提下,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適度擴大總需求,保證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二是遵循改革的邏輯,抓住改革的主要矛盾,創新改革的方法和手段。完善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機製體製,適時推出各項基礎性改革。減少對行政手段的依賴,更多地依靠市場化、法治化手段推進改革。例如,在去產能方麵,更多運用市場手段,通過環保、能耗、質量、安全等法律法規和標準去產能;在房地產調控方麵,擺脫對短期行政管控辦法的過度依賴,綜合運用金融、土地、財稅、投資、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我國國情和市場規律的基礎性製度與長效機製。三是既抓重要領域、重要任務、重要試點,又抓關鍵主體、關鍵環節、關鍵節點,以重點帶動全局。比如,把振興實體經濟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任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向振興實體經濟發力、聚力;在去產能方麵,抓住處置“僵屍企業”這個牛鼻子;在去庫存方麵,重點解決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庫存過多問題;在去杠杆方麵,把降低企業杠杆率作為重中之重;在降成本方麵,加大減稅、降費和降低要素成本的工作力度;在補短板方麵,從嚴重製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從人民群眾迫切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著手;等等。隻有以重點帶動全局,才能實現關鍵性突破和整體性改善。
極大拓展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廣度和深度。一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領域從去年的以“三去一降一補”為主,拓展到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振興實體經濟和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平穩發展四大領域。這標誌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範圍從工業領域拓展到農業領域和振興實體經濟,從單純的房地產市場調控拓展到基礎性製度建設,從解決突出的表象性問題拓展到解決深層次結構性、體製性問題。二是進一步拓展“三去一降一補”的廣度和深度。比如,去產能要向其他產能過剩的行業延伸;去庫存要提高三四線城市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水平,增強對農業轉移人口的吸引力;去杠杆要支持企業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同時要規範政府舉債行為;降成本要降低各類交易成本;補短板既補硬短板、也補軟短板,既補發展短板、也補製度短板;等等。三是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基礎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發揮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全麵深化改革的牽引作用。習近平同誌指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本質屬性是深化改革,要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深化價格、財稅、金融、社保等領域基礎性改革。加快推進基礎性改革,才能為提高供給質量激發內生動力、營造外部環境。因此,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個重要抓手就是加快推進基礎性改革,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基礎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立在堅實的體製機製基礎上。例如,去產能必須與企業軟約束機製改革相聯係,與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相結合;去庫存必須與房地產健康發展的長效機製建設相聯係;去杠杆必須與金融體製改革相配套;降成本必須與各類成本形成機製改革相聯係,增強勞動力市場靈活性,抑製資產泡沫,降低宏觀稅負;去庫存和補短板要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農民工市民化有機結合;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與農業農村改革相聯係;等等。這些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直接相關的改革,最後都落腳到國有企業、政府職能、財稅金融、價格體製、農業農村、社會保障、生態文明等領域基礎性、引領性改革上。可以預見,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將極大推動全麵深化改革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