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辟共同富裕的人類新道路(1 / 2)

這其中,共同構建共同富裕社會是一個承上啟下的發展階段,它是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延伸,也是全麵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經之路。

在此進程中,特別需要強調的是:共富社會不是平均富裕,而是指社會差異相對較小,且可管理、可調整;共富社會的核心是共同,使十幾億人能夠共同有發展機會、共同提高發展能力、共同提高發展水平、共同分享發展成果。唯此,才能有真正意義上的共富社會;共富社會的底線是發展出現貧富兩極分化,消除各類絕對貧困人口。

建設共富社會,必然也將延伸到國際社會,也就是中國與世界共同繁榮。中國與世界既是利益共同體,更是命運共同體。隻有世界特別是南方國家(指發展中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發展繁榮了,中國才能得到更大的發展繁榮。這意味著,中國不但要做好自己的事情,也要承擔更大的國際責任,特別是幫助南方國家盡快富裕起來;不但要參與全球化,也要積極主導全球化,朝著更加公平、合理、均衡的方向發展。

2020年,中國實現全麵脫貧和近14億人全麵小康,進而從小康社會帶進共同富裕,這對人類發展理論、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都是史無前例的貢獻。從這個層麵看,習近平主席2013年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沿線以新型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為主,涉及人口約44億,占全球的63%,完全可以視作人類曆史上最大規模的國際脫貧工程。

過去三年多來,中國正是借助“一帶一路”倡議和亞投行的設立,將自己在全球化中獲得的寶貴資金、發展成果、先進技術和脫貧經驗,分享和回饋給廣大發展中國家和欠發達國家,使得南方國家第一次集體搭上了駛向發展繁榮的“全球化高鐵”。

習近平主席在2017年年初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上以胸懷宇內的豁達胸襟向全世界人民表示,“中國人民深知實現國家繁榮富強的艱辛,對各國人民取得的發展成就都點讚,都為他們祝福,都希望他們的日子越過越好,不會犯‘紅眼病’,不會抱怨他人從中國發展中得到了巨大機遇和豐厚回報。中國人民張開雙臂歡迎各國人民搭乘中國發展的‘快車’‘便車’。”

因為,“‘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也是聯合國的崇高目標。目標遠未完成,我們仍須努力。”正如2015年9月28日他在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時發表的《攜手構建合作共贏新夥伴,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演講所言,“當今世界,各國相互依存、休戚與共。我們要繼承和弘揚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

這其中,共同構建共同富裕社會是一個承上啟下的發展階段,它是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延伸,也是全麵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經之路。

在此進程中,特別需要強調的是:共富社會不是平均富裕,而是指社會差異相對較小,且可管理、可調整;共富社會的核心是共同,使十幾億人能夠共同有發展機會、共同提高發展能力、共同提高發展水平、共同分享發展成果。唯此,才能有真正意義上的共富社會;共富社會的底線是發展出現貧富兩極分化,消除各類絕對貧困人口。

建設共富社會,必然也將延伸到國際社會,也就是中國與世界共同繁榮。中國與世界既是利益共同體,更是命運共同體。隻有世界特別是南方國家(指發展中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發展繁榮了,中國才能得到更大的發展繁榮。這意味著,中國不但要做好自己的事情,也要承擔更大的國際責任,特別是幫助南方國家盡快富裕起來;不但要參與全球化,也要積極主導全球化,朝著更加公平、合理、均衡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