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財務止血(1 / 3)

20世紀80年代中期,又出現了一個新的電腦產業模式,該模式認為,縱向聯合的方式已經不再是企業發展的出路,一些新興的、成功的信息技術公司將提供一攬子業務中小範圍和橫向的部分產品。因此,出現了一些隻銷售數據庫的公司,還有一些隻銷售操作係統的公司,以及隻銷售存儲設備的公司等。突然之間,電腦產業中的競爭對手一下子從過去的少數幾個演變成了數百個乃至數千個,其中大部分競爭對手隻銷售單一的和一小部分電腦產品。

正是在這種新環境下,IBM遭受了挫折,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公司內外的許多觀察家和專家都強調要將IBM分割成幾個獨立的事業部,以應對公司所處的逆境。然而,這種解決問題的方案在我看來隻是一個機械式的反應——在沒有真正了解什麼才是導致電腦產業市場分割真實原因的情況下,對新競爭對手的所作所為而采取的一個機械反應。

以下這兩個因素,是真正推動客戶支持這一新的、細分的供應環境的原因:

·客戶想打破IBM對該行業的經濟壟斷,撕開IBM的價格保護傘,這種價格保護傘使得IBM能夠以捆綁價格銷售其產品,並從中獲得相當高的利潤。

·客戶對將運算能力傳遞給員工個人越來越感興趣(其術語是“分布式”運算,與主機的“集中式”運算相對應)。

IBM在傳遞分布式運算方麵十分緩慢,而許多小型公司則填補了這一空白。這些公司在傳遞整體的組合式解決方案方麵沒有一席之地。因此,他們為基本的IBM係統提供附加產品,並圍繞IBM的中央處理集線器建立自己的產品。顯然,當IBM不願意進入個人電腦市場的時候,這些就是英特爾和微軟的所作所為。

因此,客戶其實並不想要一個完全隻提供細分產品的供應商。他們更高的目的是要將更激烈的競爭引入電腦市場,並尋找一家新運算模式的供應商。

他們的這一目的達到了。到20世紀90年代初期,電腦產業中出現了數萬家公司。盡管其中有很多隻生存了數月或數年就從市場上消失了,但是這一動力機製給電腦產業帶來了衝擊——電腦產品的價格更低,選擇性也更大(值得一提的是,個人電腦產業巨子微軟公司取代了IBM,成為電腦產業的老大。所不同的隻是當年IBM依靠的是電腦主機業務,而微軟公司依靠的則是台式操作係統)。

盡管電腦產業中所發生的這些重大重組活動的結果是良好的,但也帶來了一個非常不理想的後果,那就是:客戶現在不得不將技術整合到一個可以應用的方案之中,以便符合他的業務要求。以前,有一個總承包商名叫IBM、巴勒斯或者霍尼韋爾;現在,新的產業結構中客戶隻有自己將所有的電腦整合工作承擔下來。

20世紀80年代中期,又出現了一個新的電腦產業模式,該模式認為,縱向聯合的方式已經不再是企業發展的出路,一些新興的、成功的信息技術公司將提供一攬子業務中小範圍和橫向的部分產品。因此,出現了一些隻銷售數據庫的公司,還有一些隻銷售操作係統的公司,以及隻銷售存儲設備的公司等。突然之間,電腦產業中的競爭對手一下子從過去的少數幾個演變成了數百個乃至數千個,其中大部分競爭對手隻銷售單一的和一小部分電腦產品。

正是在這種新環境下,IBM遭受了挫折,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公司內外的許多觀察家和專家都強調要將IBM分割成幾個獨立的事業部,以應對公司所處的逆境。然而,這種解決問題的方案在我看來隻是一個機械式的反應——在沒有真正了解什麼才是導致電腦產業市場分割真實原因的情況下,對新競爭對手的所作所為而采取的一個機械反應。

以下這兩個因素,是真正推動客戶支持這一新的、細分的供應環境的原因:

·客戶想打破IBM對該行業的經濟壟斷,撕開IBM的價格保護傘,這種價格保護傘使得IBM能夠以捆綁價格銷售其產品,並從中獲得相當高的利潤。

·客戶對將運算能力傳遞給員工個人越來越感興趣(其術語是“分布式”運算,與主機的“集中式”運算相對應)。

IBM在傳遞分布式運算方麵十分緩慢,而許多小型公司則填補了這一空白。這些公司在傳遞整體的組合式解決方案方麵沒有一席之地。因此,他們為基本的IBM係統提供附加產品,並圍繞IBM的中央處理集線器建立自己的產品。顯然,當IBM不願意進入個人電腦市場的時候,這些就是英特爾和微軟的所作所為。

因此,客戶其實並不想要一個完全隻提供細分產品的供應商。他們更高的目的是要將更激烈的競爭引入電腦市場,並尋找一家新運算模式的供應商。

他們的這一目的達到了。到20世紀90年代初期,電腦產業中出現了數萬家公司。盡管其中有很多隻生存了數月或數年就從市場上消失了,但是這一動力機製給電腦產業帶來了衝擊——電腦產品的價格更低,選擇性也更大(值得一提的是,個人電腦產業巨子微軟公司取代了IBM,成為電腦產業的老大。所不同的隻是當年IBM依靠的是電腦主機業務,而微軟公司依靠的則是台式操作係統)。

盡管電腦產業中所發生的這些重大重組活動的結果是良好的,但也帶來了一個非常不理想的後果,那就是:客戶現在不得不將技術整合到一個可以應用的方案之中,以便符合他的業務要求。以前,有一個總承包商名叫IBM、巴勒斯或者霍尼韋爾;現在,新的產業結構中客戶隻有自己將所有的電腦整合工作承擔下來。

由於整個電腦產業尚缺乏統一的產業標準,因而這一問題將變得更加複雜。電腦產業中的競爭者與我所知道的其他產業的競爭者不同,它們都在試圖製定“自己”獨特的標準,如果沒有很高的價格,它們是不會讓產業中其他公司與自己的標準相關聯或者了解自己的標準的。因此,標準的不和諧和要求的重疊,使得產生一個簡單的解決方案都顯得十分困難(在下文中,我將繼續深入討論這一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