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別人首先要服自己,讓人認同首先要感同身受,正如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的校長所言:“決定我們是什麼的,不是我們的能力,而是我們的選擇。”不同的人生背景會做出不同的選擇,而不同的選擇會帶來不同的結果。選擇沒有對錯,卻有一定的必然性;選擇也沒有優劣,而是需要認同自己的選擇。所以,要服別人,先要去了解別人的訴求,真正地站在對方的角度去考慮問題。
拿近期熱播的《羋月傳》作為例子,同樣是楚國的公主,羋姝是楚威後所生的嫡女,衣食無憂,教養全麵,而羋月的生母出身低微,她雖然深得父皇寵愛,卻從就感受到了宮牆之內的世態炎涼。羋姝從接受的教導、培育是如何當王後,學的是管家之道,而羋月是有江湖氣的,因為她享受的是父係教育,接受的是王庭為王之道的教育,而不是做一個合格的後宮妃子,如何輔佐朝政。識字斷文是成為一個合格貴族的基礎,江湖之道也需要規矩的約束,所以羋月常為楚威後所不容。羋月和羋姝,一對姐妹花,一個是龍之道,一個是鳳之道,最終必然收獲不一。這樣去理解,就能明白為什麼兩個人會走上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老梁講這個是為了教你怎樣一舉扭轉乾坤,用一番慷慨激昂的話就能服一個人乃至一群人,改變以前的態度,跟著你幹活兒。我教你點這方麵的幹貨。當然,咱教人得有教材,就像語文老師給你講課,他得有篇課文,他給你解析。
今兒咱用的教材是什麼呢?大家都看過《羋月傳》吧,羋月當上了太後的時候,遇到了很大的危機,周邊五國虎視眈眈,朝野之中有人要造反,甚至派人偽裝成禁軍刺殺羋月。結果羋月在這種危急的情況下,幹了個什麼事呢?她把禁軍叫來,在廣場上,進行了慷慨激昂的演講。這段演講我看了,總共就六分鍾,整合成文字不到一千個字,結果就鼓動得大秦這些禁軍死活效忠於太後——“我們要跟著你幹”。羋月靠這一番演講一下子就把人心給收回來了。
這就是能耐。你要感興趣,把這六分鍾演講給看一遍,我再給你解析,為什麼她這演講能把人給抓住,這可真是幹貨。
首先,照理,禁軍中有人要造反、要刺殺她,羋月上來應該理直氣壯地問,你們為啥要造反,憑啥造反?先指責這些人。但羋月沒有。她采用什麼方式呢?我順著聽話人的思路來,羋月沒有從話人那裏出發,而是從聽話的人那裏出發。她上來先問:“你們為什麼要當兵?難道當兵就是為了要造反嗎?當兵是為什麼?是讓自己活得好,能夠保護自己的家人,先吃得飽穿得暖,然後日子過好了,受到人尊敬,享受榮華富貴。”當然前麵有個大目標,是為了保家衛國,這叫政治正確,先把這帽子扣上。然後你真正的、實在的目的是什麼,還不是為自己活得好嗎。這番話太關鍵了,是順著這些當兵的思路來的,這叫什麼呢?曉之以理。
接下來呢,動之以情。“啊,你們想要的這些,想要過得好,我能給你們啊。可你們呢,不跟著我。你們要跟著那些造反的人,他們能給你啥?你們出生入死,他們就給你點兒嗟來之食。白了,你們各位多少回為他們出生入死,最後啥也沒撈著。”換成是你,想想是不是這麼回事?這些人一聽,可不是嗎?我為他們出生入死,最後嘛玩意兒沒得著啊。所以這時候情緒就被帶動起來了。人和人之間溝通,百分之七十是情緒,百分之三十才是內容。你把他情緒調動起來了,他看你順眼了,你啥都對。他要是看你不順眼,你的對也不對。
所以,羋月厲害在哪兒呢?前麵曉之以理,這會兒動之以情。接下來到根本上了,誘之以利。看看羋月咋的,“你們想要的我都給你們,我給你們公平競爭的機會,隻要你們付出,一定能得到,大秦國不光是我的,也是你們的,是你們的兒女的。你們將來隻要是努力幹,就可以當官、當大官,甚至食邑萬戶”。白了,封萬戶侯。
但是這番話有畫餅的嫌疑,為啥?領導嘛,總願意畫餅,老板們總愛,好好幹啊,將來咱上市,前景不可限量,期權股利,將來你就能套現。其實那都是猴年馬月的事兒,但總得畫個餅吧,這一畫餅,大家的情緒帶動起來了,為什麼呢?看著有希望了,覺得前途美好無比,才有幹勁兒。強烈的想象帶來真實的力量。
所以你看羋月用了三招——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誘之以利。
這還不算,大夥兒這時候情緒被調動起來了,朝著話者的預期去了,但還得一錘定音,產生認同感,把氣氛烘托起來。所以這時候羋月用鏗鏘有力的詞彙,簡單粗暴地把氣氛烘托起來了。羋月問了一句:“你們敢不敢去爭取,你們能不能做到?”於是,你看底下這些當兵的,爭先恐後地喊著:“太後,我們敢!我們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