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賈約並不打算犯罪,至少是目前來看。她才三十歲,以後的事情,誰都說不好。每一天都不一樣嘛。有時候賈約想:看看那些嬰兒,有時候會原諒那些成人,因為他們都曾經是嬰兒。然後就都長成(至少是絕大部分)讓你特別想殺死的成人,這個過程中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阻礙賈約和呂在成為一類人的原因還有一個,賈約戒酒了。呂在一周大概會喝多八天到九天不等,因為對於喝多的人,誰在乎一周有幾天。上帝說七天就一定七天嗎?這才是獨裁。喝多之後的呂在依然能去上班,反正也是出一些他根本不會看的書,喝多總比殺人要好不是嗎?通常來講,呂在一周會留給自己半天的時間用來做一些他覺得有價值的事情。並且目前來看,這個有價值的事就是這件事了。呂在雖然多數時間都不清醒,可是做起事情比一般人都要挑剔。或者說,認真。賈約覺得“認真”兩個字更準確,但是呂在說這兩個字太虛妄。賈約想:他應該改名叫呂妄。或者可能就是挑剔吧,賈約想:這一切僅僅是因為自己對朋友很寬容。
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呂在的人生什麼都有,有工作有老婆有孩子,應該還有五險一金,而且聽說還有一些愛情(這些應該就算通常意義上的什麼都有吧)。他們一起合作的事情就是關於愛情和死亡的訪談。賈約三十歲而立之年,呂在的年齡有些尷尬,四十四歲馬上就四十五歲。聯合國定義四十四歲是青年,四十五歲是中年,可呂在怎麼看都是一個老年人,這麼說並不是他長得多老,如果可以選擇,賈約寧願自己有多一些時間是老年,而不是青年和中年,老年更天真,並且因為天真,有了更多的品質。賈約覺得自己對呂在的評價不算低,這也讓她覺得呂在打算做的事情一定不會差,至於能有多好,這個說不準,木桶裏的水不流出來是因為最低的那塊木板決定的,她忽然想到這些乏味至極的觀點。賈約對這個訪談感興趣多少有些私心,如果完全從工作角度出發對她來說是不可能的,因為她並不是一個工作狂。她喜歡自己的體重永遠保持兩位數,哪怕九十九斤和一百斤根本沒人注意到,她希望每次剪發之後的一兩天不用總想裹著被單出門。她最愛吃像肥肉一樣的生魚片放在米飯上,就像把梁朝偉或者誰放在米飯上一樣,讓她在吃的時候有性欲,當然,在真正應該有性欲的時候,她也希望自己還殘存一些。她願意住打開窗戶外麵景色很好的房子,而不隻是房子怎麼樣。所以沒有一件事和工作有關。諸如此類。這讓她多少覺得自己還是一個普通女性。
隻是,她和丈夫正在分居。她想:這是生活在考驗自己吧。隻是夜深人靜的時候,她會對著鏡子看著自己的正麵,背麵,左麵,右麵,然後感慨:何苦呢。或者說其實她想的是:媽的,何苦呢。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結婚兩年,分居五次,很多事情,她怎麼都想不清楚,大概是因為這個原因,三個月前呂在在一次飯桌上和賈約說起自己這個有價值的事的時候,賈約就答應了。賈約當時也喝多了,賈約喝多的次數是呂在的十分之一或者更少,因為最近三個月都在分居所以完全沒有後顧之憂,每次賈約分居都以三個月為期限,因為所有的房子都是要三個月付租金。如果三個月還想不清楚的事情,大概也不必再想了。就算賈約不喝多,她也會答應呂在,因為在別人看來,這也是一件有價值的事。就這樣持續了三個月,每周找一天,趁著呂在清醒的時候(雖然呂在的口頭禪是:自己不喝的時候比喝的時候還暈),他們進行一次小小的訪談。關於愛情和死亡。今天是最後一次。拍攝的這一天正好是清明節,沒有下雨,路上的人很多(沒準還有些鬼呢)。賈約之前問呂在:改一天行不行?呂在給賈約回的短信是:老王隻有今天有空。呂在整個人好像停留在了二○○○年左右,鍾情於短信,賈約的短信裏除了他的,就是建設銀行,招商銀行,這一類的。
當然,賈約並不打算犯罪,至少是目前來看。她才三十歲,以後的事情,誰都說不好。每一天都不一樣嘛。有時候賈約想:看看那些嬰兒,有時候會原諒那些成人,因為他們都曾經是嬰兒。然後就都長成(至少是絕大部分)讓你特別想殺死的成人,這個過程中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阻礙賈約和呂在成為一類人的原因還有一個,賈約戒酒了。呂在一周大概會喝多八天到九天不等,因為對於喝多的人,誰在乎一周有幾天。上帝說七天就一定七天嗎?這才是獨裁。喝多之後的呂在依然能去上班,反正也是出一些他根本不會看的書,喝多總比殺人要好不是嗎?通常來講,呂在一周會留給自己半天的時間用來做一些他覺得有價值的事情。並且目前來看,這個有價值的事就是這件事了。呂在雖然多數時間都不清醒,可是做起事情比一般人都要挑剔。或者說,認真。賈約覺得“認真”兩個字更準確,但是呂在說這兩個字太虛妄。賈約想:他應該改名叫呂妄。或者可能就是挑剔吧,賈約想:這一切僅僅是因為自己對朋友很寬容。
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呂在的人生什麼都有,有工作有老婆有孩子,應該還有五險一金,而且聽說還有一些愛情(這些應該就算通常意義上的什麼都有吧)。他們一起合作的事情就是關於愛情和死亡的訪談。賈約三十歲而立之年,呂在的年齡有些尷尬,四十四歲馬上就四十五歲。聯合國定義四十四歲是青年,四十五歲是中年,可呂在怎麼看都是一個老年人,這麼說並不是他長得多老,如果可以選擇,賈約寧願自己有多一些時間是老年,而不是青年和中年,老年更天真,並且因為天真,有了更多的品質。賈約覺得自己對呂在的評價不算低,這也讓她覺得呂在打算做的事情一定不會差,至於能有多好,這個說不準,木桶裏的水不流出來是因為最低的那塊木板決定的,她忽然想到這些乏味至極的觀點。賈約對這個訪談感興趣多少有些私心,如果完全從工作角度出發對她來說是不可能的,因為她並不是一個工作狂。她喜歡自己的體重永遠保持兩位數,哪怕九十九斤和一百斤根本沒人注意到,她希望每次剪發之後的一兩天不用總想裹著被單出門。她最愛吃像肥肉一樣的生魚片放在米飯上,就像把梁朝偉或者誰放在米飯上一樣,讓她在吃的時候有性欲,當然,在真正應該有性欲的時候,她也希望自己還殘存一些。她願意住打開窗戶外麵景色很好的房子,而不隻是房子怎麼樣。所以沒有一件事和工作有關。諸如此類。這讓她多少覺得自己還是一個普通女性。
隻是,她和丈夫正在分居。她想:這是生活在考驗自己吧。隻是夜深人靜的時候,她會對著鏡子看著自己的正麵,背麵,左麵,右麵,然後感慨:何苦呢。或者說其實她想的是:媽的,何苦呢。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結婚兩年,分居五次,很多事情,她怎麼都想不清楚,大概是因為這個原因,三個月前呂在在一次飯桌上和賈約說起自己這個有價值的事的時候,賈約就答應了。賈約當時也喝多了,賈約喝多的次數是呂在的十分之一或者更少,因為最近三個月都在分居所以完全沒有後顧之憂,每次賈約分居都以三個月為期限,因為所有的房子都是要三個月付租金。如果三個月還想不清楚的事情,大概也不必再想了。就算賈約不喝多,她也會答應呂在,因為在別人看來,這也是一件有價值的事。就這樣持續了三個月,每周找一天,趁著呂在清醒的時候(雖然呂在的口頭禪是:自己不喝的時候比喝的時候還暈),他們進行一次小小的訪談。關於愛情和死亡。今天是最後一次。拍攝的這一天正好是清明節,沒有下雨,路上的人很多(沒準還有些鬼呢)。賈約之前問呂在:改一天行不行?呂在給賈約回的短信是:老王隻有今天有空。呂在整個人好像停留在了二○○○年左右,鍾情於短信,賈約的短信裏除了他的,就是建設銀行,招商銀行,這一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