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上,根據內閣官房長官風見章的提議,將“盧溝橋事變”改為“華北事變”;這位長官還有個建議:將向華北“出兵”改為“派兵”,也被會議采納。
絕不僅僅是幾個字的改動,它標誌著盧溝橋事變的進一步擴大和升級。
升級的缺口一旦打開,很快就呈現著蔓延、泛濫之勢,日本帝國一天一個態勢地向全麵侵華戰爭發展。
下麵,我們用時間排隊來透視日寇是怎樣搞“戰爭升級”的——
7月11日15時20分,日本內閣召開全體會議。五相會議的決定在內閣會議獲得通過,並議定:“要舉國一致來處理事件”;
7月11日16時,首相近衛、日軍參謀總長載仁和陸相杉山元,到葉山皇室別邸見駕,上奏華北派兵事宜,請天皇裁決,天皇批準了他們的奏請;
7月11日17時15分,海軍軍令部總長伏見官參見天皇,上奏海軍的用兵事宜,得到批準;
7月11日18時24分,日本政府正式發表《關於華北派兵的政府聲明》。這個聲明竭盡全力為他們的武裝侵略行為進行無恥的辯護,聲稱:
“一向與我合作負責華北治安的第29軍,於7月7日半夜在盧溝橋附近進行非法射擊,由此發端,我不得已而與該軍發生衝突。第29軍雖曾盡力和平解決,但7月10日夜,突然再次向我攻擊,造成我軍相當傷亡,而且不斷增加其第一線的兵力……。他們對和平談判並無誠意,終於全麵地拒絕在北平談判……
“這次事件完全是中國方麵有計劃的武裝抗日,已無懷疑的餘地。……就帝國和滿洲國來說,維持華北的治安,是很迫切的事,不待贅言,為維護東亞和平,最重要的是中國方麵對非法行為,特別是對排日侮日行為表示道歉,並為今後不發生這樣的行為采取適當的保證。由此,政府在日本內閣會議上下了重大決心,決定采取必要的措施,立即增兵華北”。
7月11日18時35分,日本參謀總長載仁向關東軍司令官植田謙吉發出“五十六號”命令。命令關東軍急速派遣所轄的獨立混成第1、第11旅團主力、空軍6個中隊、高射炮2個中隊、鐵道第3聯隊主力和電訊、汽車等部隊各一部去華北,受華北駐屯軍司令官指揮。並命令關東軍司令官在作戰初期,於兵站、交通業務方麵向中國駐屯軍加以援助;
7月11日19時40分,參謀總部又發出“五十七號”命令。命令駐朝鮮的第20師團迅速開赴天津、唐山、山海關附近集結。同時命令第20師團長川岸文三郎,務須迅速到達華北,歸中國駐屯軍司令官指揮;
7月11日晚上,日本首相近衛為統一國內輿論,在自己的官邸召集了貴、眾兩院議員代表、財界實力人士和新聞界代表開會,他以按捺不住的狂熱口吻宣講了日本政府派兵華北的決議,闡明了政府的決心,要求各界理解和支持。
會上,根據內閣官房長官風見章的提議,將“盧溝橋事變”改為“華北事變”;這位長官還有個建議:將向華北“出兵”改為“派兵”,也被會議采納。
絕不僅僅是幾個字的改動,它標誌著盧溝橋事變的進一步擴大和升級。
升級的缺口一旦打開,很快就呈現著蔓延、泛濫之勢,日本帝國一天一個態勢地向全麵侵華戰爭發展。
下麵,我們用時間排隊來透視日寇是怎樣搞“戰爭升級”的——
7月11日15時20分,日本內閣召開全體會議。五相會議的決定在內閣會議獲得通過,並議定:“要舉國一致來處理事件”;
7月11日16時,首相近衛、日軍參謀總長載仁和陸相杉山元,到葉山皇室別邸見駕,上奏華北派兵事宜,請天皇裁決,天皇批準了他們的奏請;
7月11日17時15分,海軍軍令部總長伏見官參見天皇,上奏海軍的用兵事宜,得到批準;
7月11日18時24分,日本政府正式發表《關於華北派兵的政府聲明》。這個聲明竭盡全力為他們的武裝侵略行為進行無恥的辯護,聲稱:
“一向與我合作負責華北治安的第29軍,於7月7日半夜在盧溝橋附近進行非法射擊,由此發端,我不得已而與該軍發生衝突。第29軍雖曾盡力和平解決,但7月10日夜,突然再次向我攻擊,造成我軍相當傷亡,而且不斷增加其第一線的兵力……。他們對和平談判並無誠意,終於全麵地拒絕在北平談判……
“這次事件完全是中國方麵有計劃的武裝抗日,已無懷疑的餘地。……就帝國和滿洲國來說,維持華北的治安,是很迫切的事,不待贅言,為維護東亞和平,最重要的是中國方麵對非法行為,特別是對排日侮日行為表示道歉,並為今後不發生這樣的行為采取適當的保證。由此,政府在日本內閣會議上下了重大決心,決定采取必要的措施,立即增兵華北”。
7月11日18時35分,日本參謀總長載仁向關東軍司令官植田謙吉發出“五十六號”命令。命令關東軍急速派遣所轄的獨立混成第1、第11旅團主力、空軍6個中隊、高射炮2個中隊、鐵道第3聯隊主力和電訊、汽車等部隊各一部去華北,受華北駐屯軍司令官指揮。並命令關東軍司令官在作戰初期,於兵站、交通業務方麵向中國駐屯軍加以援助;
7月11日19時40分,參謀總部又發出“五十七號”命令。命令駐朝鮮的第20師團迅速開赴天津、唐山、山海關附近集結。同時命令第20師團長川岸文三郎,務須迅速到達華北,歸中國駐屯軍司令官指揮;
7月11日晚上,日本首相近衛為統一國內輿論,在自己的官邸召集了貴、眾兩院議員代表、財界實力人士和新聞界代表開會,他以按捺不住的狂熱口吻宣講了日本政府派兵華北的決議,闡明了政府的決心,要求各界理解和支持。
在此,不能不提到近衛首相,他在極短的時間裏以兩副麵孔出現,先後作出了幾乎完全相反的兩個決定。起初他堅決反對給華北派兵,眼下他竟然一反常態成了派兵華北的強硬派。這隻能說明他對發動戰爭早就有充分準備和決心,是他用自己無法抹掉的實際行動撕下了蒙在他臉上的遮羞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