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陶大人在自家的別院裏養了個外室,如水一般溫柔美麗,任誰見了都想多瞧上幾眼。
外室原本跟主宅不往來的,即使主宅那邊知道她的存在,也裝作不知道,壓根兒不認。
據說是主宅老夫人的意思,老夫人不待見外室,嫌那外室是個外來姑娘,沒有顯赫的母族,甚至都沒有一清二楚的身份。就仗著長得好看便勾了兒子的魂,那不就是狐狸精麼!
陶家雖不是大官,但她兒子也是上得去朝堂的五品,最主要的那可是她的小兒子,她快四十了才生下的寶貝,今年才二十一歲。
二十一歲的五品官,未來前途無量啊!
一個野丫頭,怎麼能配得上他們陶家?還平白的惹人閑話,讓京中人一提起陶家,首先想到的就是這個外室,簡直都成了茶餘飯後的笑柄。
老夫人為此跟兒子提了很多回,奈何兒子就是喜歡那個外室,還說家中夫人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己成婚前見都沒見過一麵,根本談不上感情。兒子可以給她家中主母的地位,但也請母親不要讓兒子這一生都沒有個能說知心話的人,那樣兒子活著可就真沒有意思了。
老夫人一聽這話就慫了,想想也是,一個女人而已,兒子已經很給家中正室臉麵了,都沒有納回來做妾,隻養在外頭。那養了就養了吧,反正長得好,權當是個生孩子的工具。
家中正室家世是好,但長相實在是照她兒子差太多,生出來的孩子萬一隨了她,那得多醜啊!那孩子長大了走在街上,不得讓人笑話啊!
老夫人這樣一想也就想通了。
但其實當時主宅的正室主母卻是個明白人,至少看起來是個明白人。
她還開解老夫人,說男人三妻四妾也正常,她家男人這麼優秀,要是再沒幾個美貌的妾室圍著,那也是要被人笑話的。
外室說白了也就是個妾,甚至妾都不如,沒名沒分。
那既然連名分都沒有,她娘家是什麼樣、她自己身不身份的,也都無所謂了。沒聽說誰家興旺是靠妾的。隻要她這個主母撐得住,妾就興不起風浪。
她還說,若那外室真能給陶家生下個一兒半女的,就抱回來,她給養。
到時候或是俊俏或是清秀的孩子,經由她這位正室主母教導出來,那就是她的孩子,是陶家正兒八經的少爺和小姐,身份也尊貴著呢!
老夫人被她這麼一說,當時就覺得自己選的這個兒媳婦真的是非常好,又明事理,又能替她分憂。男人養了外室非但不鬧騰,還能說出要替外室養孩子的話。
這就對了嘛!這才是大戶人家當家主母該幹的事兒。
於是老夫人不再排斥外室,甚至每個月還提點兒子到別院去住幾晚,讓那外室快點懷上。
可惜外室不爭氣,一連三年都沒能懷上孩子。
崔叔當初是別院的車夫,後來娶了別院裏的一個丫鬟。
在別院裏,人們都管那外室叫小夫人,崔叔的媳婦兒便那是小夫人的貼身婢女,是小夫人剛入別院時,由陶大人帶著,親自從牙行裏挑來的。
小夫人說,當時就看中那丫鬟機靈又麵善,不像是個會欺負主子的奴才,這才帶了回來。
之後主仆二人果然處得非常好,就跟親姐妹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