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上陸家馬車的羅老夫人,整個人如同經曆過一場大戰似的,幾乎虛脫了。
知道她在宮裏有多緊張,即使是跟季淑妃話,那也是硬著頭皮給自己洗腦,一遍一遍地告誡自己忘了當時的環境,隻當是在家裏,拿出自己最本質的態度去應對。
當時是應對得不錯,但過後想想還是陣陣後怕。
皇家對於羅家來,是壓在身上百年以上的大山,羅家也不是沒嚐試過想把大山給推開,但是大山它就壓在那裏,任憑羅家怎麼反抗,都是一動不動。
後來羅家就躺平了,但不管怎麼躺平,對皇家的忌憚和懼怕也是刻到了骨子裏的。
所以今日羅老夫人進宮,是做好了最壞的打算的。她怕一旦哪句話得不對,怕一旦事情談崩,她這條老命就要交代在這裏,整個羅家也得交代在這裏。
所以即使她表現得再從容,再隨性,內心依然充滿了恐懼。
她掀開車窗簾子往外頭看,中秋時節的傍晚風很涼,街上的人腳步匆匆,都要趕在徹底黑下之前趕緊回到家裏去。
她也有點想家了,想歡州羅家,想把今日進宮的事情給家裏的每個人聽。
但是不行,暫時還回不去。這麼多生意壓在手裏,怕是她還得再進宮幾趟,跟皇後娘娘把所有事情都敲定了,然後才能離開京城。
不過這樣也好,在皇後娘娘麵前把臉混熟了,跟皇家把生意嘮透了,爭取這一次就能徹底把皇家和羅家的之間的隔閡給消除掉,那她可就是羅家世世代代的大功臣啦!
一想到這裏,羅老夫人就覺得如果論功行賞,自己的功勞雖不,但更大的肯定還是陸辭秋。當然,這件事情最終尋著根兒,還是得尋到她的女兒羅書蘭頭上。
當年不得已才嫁進陸家來的女兒,沒想到在十幾年後竟能給家族換回這麼大的利益,她的女兒真是好樣的。
羅老夫人吸了吸鼻子,又想起當年被迫嫁女兒時的場景。要不是陸蕭宇跪在她跟老頭子麵前一再地保證,是真心喜歡書蘭,會好好對書蘭,她是什麼也不能同意嫁女兒的。
好在最難的日子都過去了,陸家雖然不好,但陸蕭宇這個女婿屬實是好,這些年在日子上沒委屈書蘭,跟羅家人也走得近,一年到頭有一多半的日子都是跟著羅家做生意,也有相當的生意頭腦,賺了不少銀子。
羅老夫人一想到這些就又笑了起來,心裏盤算著得把女兒的功績回去好好宣揚宣揚,也把阿秋是如何幫羅家的,跟大家夥都。
這麼個好孩子願意跟羅家親近,羅家什麼也要把這個善緣好好地結下來。
多好的孩子啊!不但幫著羅家,竟還給芳華搭了那樣好的一門親事。
羅老夫人真是越想越高興,季淑妃今日的態度也是讓她有些受寵若驚的。
堂堂仙王殿下的生母,竟如此看重她的外孫女陸芳華,親自給兩個孩子牽線搭橋,親自促成這門婚事,甚至還動了皇後娘娘跟著一起支持,那這事兒不就十有八九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