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甫知道,現在的楊國忠已經羽翼豐滿,想要鏟除,已經非常艱難,必須想一個萬全之策,不落痕跡地讓楊國忠消失。
李林甫冥思許久,想了一計:借刀殺人。
李林甫要借的刀叫南詔。
當時南詔王國因為不堪忍受唐朝邊境官員的欺壓發動了叛亂,借助地形的優勢,有恃無恐,李隆基先後派出兩支平叛部隊都遭遇了全軍覆沒。巧合的是,南詔王國叛亂的範圍正歸劍南節度使管轄,因此平叛便成了楊國忠義不容辭的責任,誰讓你是“領劍南節度使”。
更巧的是,由於前兩次平叛大軍都遭遇慘敗,劍南地區的百姓和官員都希望楊國忠這個節度使親自坐鎮領導第三次平叛。
這就給了李林甫借刀殺人的機會。
李林甫給李隆基上了一道奏疏,強烈建議派遣楊國忠到劍南地區領導平叛。
李隆基居然準奏。
楊國忠危了。
他很可能有命去劍南,無命回長安。
不出意外的話,數月後,長安就會收到“楊國忠為國捐軀”的消息。
李林甫等的就是這一天。
被李林甫推上前線的楊國忠似乎一下子嗅到了死亡的味道,他知道這是李林甫給自己下的套,他必須跳出來,不然就真的“國忠”了。
辭別之日,楊國忠痛哭流涕,在向李隆基表達忠心的同時,也不忘將矛頭指向李林甫,他告訴李隆基,自己有朝一日恐怕會被李林甫害死。
一次辭別,兩種功效,既表達了自己的忠心,又打擊了老冤家李林甫,看來楊國忠也是一箭雙雕的高手。
除了一箭雙雕,楊國忠還有一個關鍵的幫手,這個人便是楊貴妃。
在楊國忠辭行時,楊貴妃也在場,她不是純粹的看客,而是在關鍵時刻哭天抹淚地幫楊國忠幫了幾句腔。
這幾句幫腔成了楊國忠仕途的推動器。
李隆基隨即安慰楊國忠說:“你暫且去劍南地區待幾天,處理一下軍事要務,我會掐著指頭等你回來,回來你就是宰相!”
原本李林甫指望借刀殺人,讓楊國忠前線送死,沒想到,經過楊貴妃一攪和,居然變成了“火線提幹”。
或許,這就是命吧!
刀沒有借成,舉起的石頭最終落在了自己腳上,自此,李林甫出的氣比進的氣多,活在世上的時間,以前論天,現在論秒了。
基本無可救藥了。
不過,有一名巫師卻並不這麼看,他認為還是有藥可救,隻是需要一味藥引子,而藥引子比較麻煩。
藥引子便是李隆基。
巫師說:“隻要真龍天子來看李林甫一眼,李林甫就能痊愈!”
巫師的一句話道出了李林甫的人生悲劇,他的人生因為李隆基信任而精彩,同時也因為李隆基的不信任而落寞,此時的他身上沒什麼病,他的病在心裏。
心裏有病的李林甫聞言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他渴望李隆基能念及舊情到他的病榻前看他一眼。
這個願望沒能實現,李隆基給他的探視是打了折的。
李林甫知道,現在的楊國忠已經羽翼豐滿,想要鏟除,已經非常艱難,必須想一個萬全之策,不落痕跡地讓楊國忠消失。
李林甫冥思許久,想了一計:借刀殺人。
李林甫要借的刀叫南詔。
當時南詔王國因為不堪忍受唐朝邊境官員的欺壓發動了叛亂,借助地形的優勢,有恃無恐,李隆基先後派出兩支平叛部隊都遭遇了全軍覆沒。巧合的是,南詔王國叛亂的範圍正歸劍南節度使管轄,因此平叛便成了楊國忠義不容辭的責任,誰讓你是“領劍南節度使”。
更巧的是,由於前兩次平叛大軍都遭遇慘敗,劍南地區的百姓和官員都希望楊國忠這個節度使親自坐鎮領導第三次平叛。
這就給了李林甫借刀殺人的機會。
李林甫給李隆基上了一道奏疏,強烈建議派遣楊國忠到劍南地區領導平叛。
李隆基居然準奏。
楊國忠危了。
他很可能有命去劍南,無命回長安。
不出意外的話,數月後,長安就會收到“楊國忠為國捐軀”的消息。
李林甫等的就是這一天。
被李林甫推上前線的楊國忠似乎一下子嗅到了死亡的味道,他知道這是李林甫給自己下的套,他必須跳出來,不然就真的“國忠”了。
辭別之日,楊國忠痛哭流涕,在向李隆基表達忠心的同時,也不忘將矛頭指向李林甫,他告訴李隆基,自己有朝一日恐怕會被李林甫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