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恩圖報的張亮在洛陽的擴充工作緊張的也非常順利,無論當地的還是附近的,聽說張亮的招募都紛紛來投,口口相傳,結果張亮的擴充工作就名聲在外了,這一下驚動了一個人,齊王李元吉!
其實那個時候,太子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也將手伸到了洛陽,他們也想在洛陽擴充實力,沒想到洛陽地麵的強人都歸到了張亮的帳下,而且聽說行情還很高。
“張亮收編強人,行情很高”,“張亮原為秦王府車騎將軍”,兩條線索一並聯,李元吉得出了一個結論:秦王府圖謀不軌!
李淵很快得到了李元吉的奏報,下令將張亮捉拿入獄,嚴加審問,這下張亮的麻煩大了!然而令李淵和李元吉都沒有想到的是,張亮這個人太絕了,怎麼個絕法呢?
進了監獄之後,張亮居然一言不發!
無論如何逼供,誘供,張亮就是一言不發,就像從來不會說話一樣!那個年頭審案主要看口供,不像現在零口供也能判刑,既然張亮一言不發零口供,那就意味著張亮無罪!
就這樣,過了一段時間,在秦王李世民的幹預下,零口供的張亮被無罪釋放,依舊回洛陽任職,招兵買馬的工作繼續!
零口供的張亮一舉贏得了李世民的徹底信任,對於張亮,李世民的評價隻有六個字:你辦事,我放心!
洛陽的擴充在繼續,長安的宮廷鬥爭又何嚐停止,不久,李世民又遭遇了一次險情,這次險情也是一件曆史迷案!事情的起因是一頓酒!
《資治通鑒》的記載是這樣的:建成夜召世民,飲酒而鴆之,世民暴心痛,吐血數升,淮安王神通扶之還西宮。上幸西宮,問世民疾,敕建成曰:“秦王素不能飲,自今無得複夜飲!”
《舊唐書》、《新唐書》的記載基本相同,基本事實就是太子建成請李世民飲酒,順便在酒裏放了毒!
這件事情究竟是真,還是假呢?天知地知!
一方麵,建成在自己家中請客,然後在酒中放毒,這樣的作案手法是否太低劣了呢?另一方麵,爭儲奪嫡已經進入了白熱化,秦王李世民能在皇宮中射殺太子,那麼太子在自己家中毒死李世民似乎也能說的過去。
爭儲,一切皆有可能!
在這次疑似下毒案之後,難題再次出給了李淵,兩個皇子的相爭必須要有個了斷了,不了斷,遲早要出人命。
然而,手心手背都是肉,又該怎麼了斷呢?想來相去,李淵隻能采用最簡單的辦法:一分為二!
李淵因謂世民曰:“首建大謀,削平海內,皆汝之功。吾欲立汝為嗣,汝固辭;且建成年長,為嗣日久,吾不忍奪也。觀汝兄弟似不相容,同處京邑,必有紛競,當遣汝還行台,居洛陽,自陝以東皆王之。仍命汝建天子旌旗,如漢梁孝王故事。”世民涕泣,辭以不欲遠離膝下。上曰:“天下一家,東、西兩都,道路甚邇。吾思汝即往,毋煩悲也。”(《資治通鑒》)
也就是說,李淵準備將事情簡單化,讓李世民居於洛陽,自陝以東均有李世民說了算,相當於分家單過,從此李世民和李建成各頂各的門頭,兩不相欠,這樣就沒得打了!
實際上,這是一個餿的不能再餿的主意,一塊餅能分,一個饅頭能分,天下豈能如此簡單的中分?即使中分後能夠維持暫時的安寧,然而時間長了呢?一統天下的野心哪一方能壓得住呢?
幸好,這個餿主意很快就被叫停,叫停的居然是太子建成和齊王李元吉,難道他們愛好世界和平?
當然不是,他們為的是降低自己的打虎難度!
如果李世民出鎮洛陽,建天子旌旗,自陝以東皆王之,那麼以李世民的雄才大略,李建成和李元吉從此絕不是李世民的對手,而如果將李世民困在長安,勢單力薄,那麼打死這隻獨孤的老虎還是相對容易的。
寧打餓虎,不惹群狼,關鍵在於難度完全不一樣!
中分天下無疾而終,分庭抗禮也不現實,困在長安的李世民不得不繼續麵對宮廷的鬥爭,坦白的說,若論宮廷鬥爭,李世民確實不是建成和元吉的對手。
其實建成和元吉的手段也並不高明,他們隻是牢牢的抓住了一點:皇帝的安全感!
難道李淵也沒有安全感?是的,自古以來的皇帝最不缺的是錢,最缺的就是安全感!尤其是李淵這種五十歲以後才趁亂登基的皇帝,他們的安全感比其他皇帝更缺失,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皇位是如何得來,同時也擔心皇位以同樣的方式失去。
現在國內大體底定,割據勢力已經不再是皇位的最大威脅,那麼現在哪種勢力對皇位的威脅最大呢?當然是皇子,尤其是像李世民這種在軍中有極高威望的皇子!
翻看唐代的史料我們會發現,多數記載都是李淵猜忌李世民,一方麵有李世民為自己貼金的成分,一方麵卻是出自真實的史實,事實上,像李世民這樣的皇子在曆代都會被猜忌的,比如李世民在貞觀年間也要廢掉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盡管兩人各有各的問題,但最大的問題是結黨,而結黨恰恰構成了對皇帝的威脅。李世民最終選擇的皇子是李治,為什麼呢?因為那時的李治剛剛十五歲,沒有結黨,這樣的皇子對老爹而言最安全!
有了老皇帝李淵的不安全感,再加上太子建成和齊王李元吉的詆毀,李世民在李淵心中的形象日益隕落,久而久之,李淵對李世民的戒心也日甚一日,采取行動也隻是時間的問題。幸好此時還有中間派大臣起了一下緩衝的作用,這個人就是南陳的皇族後裔—陳叔達。
陳叔達諫曰:“秦王有大功於天下,不可黜也。且性剛烈,若加挫抑,恐不勝憂憤,或有不測之疾,陛下悔之何及!”
一語成讖,陳叔達的話阻止了李淵廢李世民的心,卻在無意中指出了李淵的險境:或有不測之疾,武德九年的玄武門,其實就是李淵的不測之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