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青山戀》中這樣寫道:“我愛林區。那裏有一片使我癡迷的土地;那裏奔騰著一條激發我靈感的涓涓小溪……毎逢我感動文思枯竭時,每逢我感動無奈和惆悵時,我就迫不及待地朝林區跑。那叢叢的綠樹,那茸茸的嫩草,那鮮麗的野花,那百鳥的啁啾,仿佛是我一生中所見到的最美的詩,最好的畫,最濃的酒。我躺在綠草叢中,像是依偎在母親的胸膛,是那麼愜意和恬暢。看白雲悠悠,聽林濤作響,我感到生命的充實,心靈的自由,人生的坦蕩。”這是人與大自然在對話,這是和諧相處的親情交流,這是生態文明所體現的極至。

劉芳深深地懂得,在這個世界上,生態是美輪美奐的組合,他在《夜宿美林》中寫道:“徜徉於綠色的林海之中,那綠的風,綠的波浪,綠的馨香,純潔著人的靈魂,釋放著心中的舒暢,使人好像又回到了那神話中的伊甸園”。他飽蘸著深情,歌頌著國家投人巨資,以及人民群眾艱苦創建的綠色,他認為祖國的未來一定會山美、水美、人更美、生活更甜蜜。

他想著綠色、愛著綠色、唱著綠色,他把自己當成是一個靈動的符號,全身心地投入到大自然之中;他不是一個抽象的“行頭”,而是把自己的靈魂和一生,與生生不息的大自然融為一體。“生態文明不僅是長遠的民生問題,更是一種文化觀念體係。”我從事林業工作已經多年,我們多麼期盼著有更多的人投身到生態文化體係建設中來呀,希望劉芳寫出更多更好的綠色讚歌,讓《綠色的樂章》彈奏得更加響亮。

是為跋。

2007年10月21日上午改迄於北京和平裏國家林業局

他在《青山戀》中這樣寫道:“我愛林區。那裏有一片使我癡迷的土地;那裏奔騰著一條激發我靈感的涓涓小溪……毎逢我感動文思枯竭時,每逢我感動無奈和惆悵時,我就迫不及待地朝林區跑。那叢叢的綠樹,那茸茸的嫩草,那鮮麗的野花,那百鳥的啁啾,仿佛是我一生中所見到的最美的詩,最好的畫,最濃的酒。我躺在綠草叢中,像是依偎在母親的胸膛,是那麼愜意和恬暢。看白雲悠悠,聽林濤作響,我感到生命的充實,心靈的自由,人生的坦蕩。”這是人與大自然在對話,這是和諧相處的親情交流,這是生態文明所體現的極至。

劉芳深深地懂得,在這個世界上,生態是美輪美奐的組合,他在《夜宿美林》中寫道:“徜徉於綠色的林海之中,那綠的風,綠的波浪,綠的馨香,純潔著人的靈魂,釋放著心中的舒暢,使人好像又回到了那神話中的伊甸園”。他飽蘸著深情,歌頌著國家投人巨資,以及人民群眾艱苦創建的綠色,他認為祖國的未來一定會山美、水美、人更美、生活更甜蜜。

他想著綠色、愛著綠色、唱著綠色,他把自己當成是一個靈動的符號,全身心地投入到大自然之中;他不是一個抽象的“行頭”,而是把自己的靈魂和一生,與生生不息的大自然融為一體。“生態文明不僅是長遠的民生問題,更是一種文化觀念體係。”我從事林業工作已經多年,我們多麼期盼著有更多的人投身到生態文化體係建設中來呀,希望劉芳寫出更多更好的綠色讚歌,讓《綠色的樂章》彈奏得更加響亮。

是為跋。

2007年10月21日上午改迄於北京和平裏國家林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