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九章 無法一視同仁(2 / 3)

“老爸還真是個急性子——”陳明洛聽了之後,就笑道。

“誰的事情,誰自然著急。”陳通達在電話中說道,“你抽時間回來一趟兒吧,看看地方怎麼樣,然後把事情定下來,投資落地了,這邊兒也好動員大家開始種植藥材了。”

“嗯,藥材種植越早越好。不過我回去就沒有必要了,而且也不很合適,我會派人回去主辦這件事情的,其他的你也不用費心了,把工作交給平紹方麵就可以了。”陳明洛回答道。

關於中藥材種植基地的事情,陳明洛早就有了通盤的考慮,在平紹來操作當然是可行的,除了收購當地種植基地的藥材之外,還有就是要當地加工的問題,所以當地建廠是必要的,之後的運輸問題什麼的也都需要通盤考慮。

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就是陳明洛打算將中藥材加工和蒸浴木桶的加工分開進行。

雖然說明陽市有一些山區,但是香柏木資源匱乏,反倒是陽朔這邊兒資源豐富,考慮到這個問題,陳明洛就打算在陽朔這邊兒建設一個蒸浴木桶生產廠家,也算是照顧老丈人生意了。

其實這東西的產量不會有很高,每年幾十萬隻就不錯了,再多的話,怕是要把山上的樹木都給砍光了,但就是這樣算下來的話,一年也有幾個億的收入,甚至會更多一點兒。

蕭名學聽了陳明洛關於這件事情的彙報之後,倒是沒有什麼反對的意思,隻是強調一點,“建廠可以,砍樹也可以,但是你砍了多少樹,就得給我種回去多少,能辦到這一點,我就答應了。”

“這話說的——”陳明洛對老丈人還是比較佩服的,“我也不可能光砍不種啊,到時候山上豈不是變成光禿禿的了,也不利於可持續發展啊!”

“可持續發展?”蕭名學聽了這個名詞兒之後,顯然是有些感興趣。

雖然國內尚未有人很明確地提出可持續發展戰略,但其實這個說法在國外早已經是提的不能再提了。

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想,是在傳統的發展模式暴露出多方麵弊端,並再也難以為繼的情況下提出的。

傳統的發展觀基本上是一種工業化發展觀,表現為各國對經濟高速增長目標的努力追求,認為人均的快速增長就是經濟成功的標誌,這種觀點必然是以犧牲自然環境、過度利用資源為代價的,導致了日益嚴重的全球性問題,更危及了人類本身和人類後代的生存與發展。

自八十年代中期以來,西方發達國家對可持續發展作出了幾十種不同的定義,概括起來主要就是認為可持續發展是在生存不超出維持生態係統涵容能力之情況下,改善人類的生活品質。

從科技屬性來看,可持續發展就是要用更清潔、更有效的技術,盡量做到接近零排放或密閉式工藝方法,以保護環境質量,盡量減少能源與其他自然資源的消耗。著眼點是實施可持續發展,科技進步起著重要作用。

而從倫理方麵來看,則認為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是目前的決策不應當損害後代人維持和改善其生活標準的能力。

“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當代人不僅要考慮自身的利益,而且應該重視後代的人的利益,既要兼顧各代人的利益,要為後代發展留有餘地。”陳明洛對蕭名學說道,“放棄發展,則無可持續可言,隻顧發展而不考慮可持續,長遠發展將喪失根基。蕭伯伯時刻不忘這一點,我本人是非常佩服的,現在的很多幹部,為了一點兒政績,總是不擇手段,涸澤而漁焚林而獵,卻不知道他們的頂子都是用子孫後代的生命安全來作為交換得來的。”

也難怪陳明洛對此深惡痛絕,實在是有些幹部們鬧得太不像話。

蕭名學對此也是有些頭痛,但是身為體製中人,尤其是高級幹部,自然是不好公開說自己的組織不好的,“幹部考核機製確實存在很大的問題,沒有群眾監督的體製,是無法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但是你也應該看到,一切都在向好發展,這個是應該得到承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