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課評課無以計數的張翼健老師,那時一定沒有想到,他對這位講課老師產生的影響:她從此開始了“愛情教育”的實踐,她寫了第一本有關愛情教育的書。他當然更不會想到,這位老師三十年後仍對這堂課,對他,念念不忘。
是的,至今,刻骨銘心。
那時的我,表麵看來挺“風光”,除了各級的公開課,平常也總有人來聽我講課,還常有機會出席各級學科會議,但我的心卻在這樣的“忙碌”中開始迷茫。80年代中期,教育開始流行各種各樣的所謂成功的“招術”,而基層教研機構在這樣的流行中,便會仿而效之,推而廣之,我自然也被卷了進去。可這樣的“改革”熱潮,並沒有給我帶來內心真正的喜悅,因為我發現,自己所讀過的那些教育家們的理論,似乎已經跟不上“時代”的腳步,而我一直追求的教育理想,似乎也已經被“現實”所顛覆。方向在哪裏?語文課到底該怎麼教?教育該如何行?難道就這樣跟著“成功者”們亦步亦趨?難道盲目的標新立異就是改革?……疑惑困擾著我,我覺得自己在“黑暗中摸索”,轉來轉去,找不到方向和出口。
沒有想到的是,這堂根本沒準備讓別人聽的課,卻對這些疑問給出了回答。說明答案的人,就是張翼健先生。他讓我懂得了,這樣的課才是有生命的。我突然意識到,這堂有生命的課,不正是來自我自己的思考嗎?它與現時的流行沒有一點兒瓜葛,與陳舊刻板的老一套也完全不同,它是源於我自己思想的課。我的思想又源於哪裏?應源於那些自己曾經讀過的教育家們的經典論著,源於我多年的踏踏實實的實踐積累,還源於同行間的相互切磋所受的教益。作為一個教師,思考,獨立思考,是太重要了。
在這樣的領悟之後,我開始調整自己語文教學的軌道。我還從這一堂語文課走向更開闊的教育領地,並開始了“愛情教育”的實踐,開始了教育寫作的嚐試。這一切,可以說,得益於張翼健老師的教誨,我對他,心裏一直深懷感激。
曾經想過,假如這堂課被否定,那會怎樣?
至少,我後來的“愛情教育”應該是不會有了,即使有,也會延遲若幹年。畢竟,身為教育專家和領導雙重身份的張翼健,他的評價是帶有一定權威性質的。而那時侯的我還年輕,對教育教學還沒有形成自己的理念體係,很容易麵對權威話語而動搖自己的。而最嚴重的是,我很可能質疑自己,失去自信,陷入循規蹈矩,如此,還會有什麼作為呢?
幸而,現實沒有演繹這樣的假設。
遺憾的是,就在85年底,我隨丈夫工作調動,離開這座城市,到了千裏之外的南國小城,不再有機會讓張翼健先生親臨我的語文課,給予我具體的指導,傾聽他當麵的教誨。
聽課評課無以計數的張翼健老師,那時一定沒有想到,他對這位講課老師產生的影響:她從此開始了“愛情教育”的實踐,她寫了第一本有關愛情教育的書。他當然更不會想到,這位老師三十年後仍對這堂課,對他,念念不忘。
是的,至今,刻骨銘心。
那時的我,表麵看來挺“風光”,除了各級的公開課,平常也總有人來聽我講課,還常有機會出席各級學科會議,但我的心卻在這樣的“忙碌”中開始迷茫。80年代中期,教育開始流行各種各樣的所謂成功的“招術”,而基層教研機構在這樣的流行中,便會仿而效之,推而廣之,我自然也被卷了進去。可這樣的“改革”熱潮,並沒有給我帶來內心真正的喜悅,因為我發現,自己所讀過的那些教育家們的理論,似乎已經跟不上“時代”的腳步,而我一直追求的教育理想,似乎也已經被“現實”所顛覆。方向在哪裏?語文課到底該怎麼教?教育該如何行?難道就這樣跟著“成功者”們亦步亦趨?難道盲目的標新立異就是改革?……疑惑困擾著我,我覺得自己在“黑暗中摸索”,轉來轉去,找不到方向和出口。
沒有想到的是,這堂根本沒準備讓別人聽的課,卻對這些疑問給出了回答。說明答案的人,就是張翼健先生。他讓我懂得了,這樣的課才是有生命的。我突然意識到,這堂有生命的課,不正是來自我自己的思考嗎?它與現時的流行沒有一點兒瓜葛,與陳舊刻板的老一套也完全不同,它是源於我自己思想的課。我的思想又源於哪裏?應源於那些自己曾經讀過的教育家們的經典論著,源於我多年的踏踏實實的實踐積累,還源於同行間的相互切磋所受的教益。作為一個教師,思考,獨立思考,是太重要了。
在這樣的領悟之後,我開始調整自己語文教學的軌道。我還從這一堂語文課走向更開闊的教育領地,並開始了“愛情教育”的實踐,開始了教育寫作的嚐試。這一切,可以說,得益於張翼健老師的教誨,我對他,心裏一直深懷感激。
曾經想過,假如這堂課被否定,那會怎樣?
至少,我後來的“愛情教育”應該是不會有了,即使有,也會延遲若幹年。畢竟,身為教育專家和領導雙重身份的張翼健,他的評價是帶有一定權威性質的。而那時侯的我還年輕,對教育教學還沒有形成自己的理念體係,很容易麵對權威話語而動搖自己的。而最嚴重的是,我很可能質疑自己,失去自信,陷入循規蹈矩,如此,還會有什麼作為呢?
幸而,現實沒有演繹這樣的假設。
遺憾的是,就在85年底,我隨丈夫工作調動,離開這座城市,到了千裏之外的南國小城,不再有機會讓張翼健先生親臨我的語文課,給予我具體的指導,傾聽他當麵的教誨。
在那些日子裏,我“乘坐一葉扁舟”,繼續著我孤獨的劃行,即使遇到風浪,也沒有放棄。於是,便有了堅持三十年的“愛情教育”,有了寫愛情教育的幾本書,有了還在孕育中的教育小說,有了……
我的沒有放棄,就是茫茫夜色中的那一點燈光,它,給了我抵達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