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使革命黨而果活動於中國國家範圍之內,抱其急進之主義,以為積極之進行,凡有害於國家之公益者,不問其為滿人、為漢人,吾得而誅鋤之,凡有合於救國之前提者,不問其為革命、為立憲,吾得而承認之,以其磊磊落落之誌,出之以公明正大之行為,則其與立憲黨之地位,為相對的,而非絕對的。聯軍以肉薄政府之堅壘而有致死之決心,相攜以立於政治之舞台而為共同之行動,以之改造政府,何專製之不摧?以之指導國民,何民愚之足慮?內力不消,而對外自競。彼日本自由、改進兩黨,所以能盡其監督政府、指導國民之天職者,無他,即共同生活於一範圍之內,而無利害相反互相妨害之事,其對於國家前途之目的同,其所不同者唯其進行之方法而已。雖然,論者必謂日本之國體與中國異,日本擁戴萬世一係之天皇,故即不革命,亦能得平和之改革;若吾中國者,以客族而入主中土,兩族嫉忌之勢已成,不革命無以得完全之改革,故必由民族問題以解決政治問題。此亦論者所常言也。夫歐洲自中古以後至於十九世紀之半,其以民族主義強國者,所在而有。德意誌之被蹂躪於拿破侖也,知其不統一之害,於是俾士麥首唱民族主義,使各聯邦集合於德意誌帝國之下,而德以強。意大利之被壓製於澳大利也,知其不統一之害,於是加富爾諸人,首唱民族主義,使四分五裂之羅馬帝國複歸於一,而意以興。此皆民族主義之明效大驗也。顧其與中國之民族主義有差異之點者,則各國皆自民族主義,以成統一之事業;中國則以言民族主義,而得分裂之結果也。夫使由國家主義,而仍不足以解決民族之問題,則亦已矣;由國家主義,而滿、漢各民族,皆統一於國家主義之下,則民族主義可以不唱,唱之亦徒以禍國家而已矣。今世立憲各國,無不包孕各種之民族,以結合於一國家之下,而不聞發生種族問題。夫以種族之利害為本位,以解決政治上之問題者,此在古時之國家為然。今日則以國家之利害為本位,而不以種族之利害為本位。故國際間有發生種族問題者,如白種人對於黃種人之觀念,其對於中國人及日本人,但以為東亞人,而不聞有中國、日本之別,其對於滿、漢、蒙、回、藏各種民族,皆以為中國人,而不聞有滿漢蒙回藏之別。其所以不區別之者,即其認識日本與中國同種,滿、漢、蒙、回、藏皆同一種,而自居於非黃種人之列。如美人之排斥華工,及近日桑港之學童案件,皆自國際之種族觀念所發生,而國內之種族觀念,漸以薄弱矣。況近世各國,所謂帝國主義者勃興,民族主義已為前世紀之遺物。今持分裂的民族主義(謂論者所唱之民族主義),以與各國之帝國主義相競,幾何而不為其帝國主義所蠶食也!使果由論者所持之民族主義行之,則政治問題終無解決之一日。故謂論者僅知有民族主義,而不知有政治問題者,非誣之也。頗聞論者所持之民族主義,不惜以生死性命護惜之,有國可亡而民族主義不可詆毀之概。嗚呼,使論者而果如此言也,明知民族主義與救國不相容,而偏殉於其主義,是徒負氣耳,非真救國也!吾黨亦唯殉於吾黨所信之國家主義,以與民族主義戰。使民族主義而勝也,則國家主義消滅;使國家主義而勝也,則民族主義消滅。二者之孰勝孰敗,中國之存亡係焉耳矣。
夫使革命黨而果活動於中國國家範圍之內,抱其急進之主義,以為積極之進行,凡有害於國家之公益者,不問其為滿人、為漢人,吾得而誅鋤之,凡有合於救國之前提者,不問其為革命、為立憲,吾得而承認之,以其磊磊落落之誌,出之以公明正大之行為,則其與立憲黨之地位,為相對的,而非絕對的。聯軍以肉薄政府之堅壘而有致死之決心,相攜以立於政治之舞台而為共同之行動,以之改造政府,何專製之不摧?以之指導國民,何民愚之足慮?內力不消,而對外自競。彼日本自由、改進兩黨,所以能盡其監督政府、指導國民之天職者,無他,即共同生活於一範圍之內,而無利害相反互相妨害之事,其對於國家前途之目的同,其所不同者唯其進行之方法而已。雖然,論者必謂日本之國體與中國異,日本擁戴萬世一係之天皇,故即不革命,亦能得平和之改革;若吾中國者,以客族而入主中土,兩族嫉忌之勢已成,不革命無以得完全之改革,故必由民族問題以解決政治問題。此亦論者所常言也。夫歐洲自中古以後至於十九世紀之半,其以民族主義強國者,所在而有。德意誌之被蹂躪於拿破侖也,知其不統一之害,於是俾士麥首唱民族主義,使各聯邦集合於德意誌帝國之下,而德以強。意大利之被壓製於澳大利也,知其不統一之害,於是加富爾諸人,首唱民族主義,使四分五裂之羅馬帝國複歸於一,而意以興。此皆民族主義之明效大驗也。顧其與中國之民族主義有差異之點者,則各國皆自民族主義,以成統一之事業;中國則以言民族主義,而得分裂之結果也。夫使由國家主義,而仍不足以解決民族之問題,則亦已矣;由國家主義,而滿、漢各民族,皆統一於國家主義之下,則民族主義可以不唱,唱之亦徒以禍國家而已矣。今世立憲各國,無不包孕各種之民族,以結合於一國家之下,而不聞發生種族問題。夫以種族之利害為本位,以解決政治上之問題者,此在古時之國家為然。今日則以國家之利害為本位,而不以種族之利害為本位。故國際間有發生種族問題者,如白種人對於黃種人之觀念,其對於中國人及日本人,但以為東亞人,而不聞有中國、日本之別,其對於滿、漢、蒙、回、藏各種民族,皆以為中國人,而不聞有滿漢蒙回藏之別。其所以不區別之者,即其認識日本與中國同種,滿、漢、蒙、回、藏皆同一種,而自居於非黃種人之列。如美人之排斥華工,及近日桑港之學童案件,皆自國際之種族觀念所發生,而國內之種族觀念,漸以薄弱矣。況近世各國,所謂帝國主義者勃興,民族主義已為前世紀之遺物。今持分裂的民族主義(謂論者所唱之民族主義),以與各國之帝國主義相競,幾何而不為其帝國主義所蠶食也!使果由論者所持之民族主義行之,則政治問題終無解決之一日。故謂論者僅知有民族主義,而不知有政治問題者,非誣之也。頗聞論者所持之民族主義,不惜以生死性命護惜之,有國可亡而民族主義不可詆毀之概。嗚呼,使論者而果如此言也,明知民族主義與救國不相容,而偏殉於其主義,是徒負氣耳,非真救國也!吾黨亦唯殉於吾黨所信之國家主義,以與民族主義戰。使民族主義而勝也,則國家主義消滅;使國家主義而勝也,則民族主義消滅。二者之孰勝孰敗,中國之存亡係焉耳矣。
二 政府對於政黨之態度
凡一國由專製之時期以入於立憲之時期也,政府與民間必有激烈之爭鬥,政府必竭其死力以抵抗國民之要求,而最後之勝利卒歸於國民。此固各國曆史所明示,而我中國亦不能免此者也。夫專製之流毒達於極點,則人民之反動力亦達於極點。方民權自由之學說,灌輸於國中也,人民之思想日以發達,政府之壓製民權也愈甚,而人民之欲得民權也亦愈甚。政府之壓製力,終不敵國民之抵抗力,故倒專製而代以立憲者,不外於自由與專製激戰之一結果地而已。中國夙以專製國聞於天下,近數年來,自由民權之學說,膨脹於國民之腦中,莫不憤慨於國權之衰弱,而切齒於政府之腐敗者。蓋方在政府與國民激戰之初期,使我國民奮其再接再厲之精神以與政府鬥,則政府之壓製漲一度者,吾民之抵抗亦漲一度;吾民之抵抗漲一度者,政府之壓製不得不縮一度;持之既久,終必出於讓步之一途。至政府以交讓的精神,而許吾民有參政上之權利,則中國者非政府諸公之所私有,而為吾民所共有之中國,欲其不強得乎?夫今世民權自由之大義,如日中天,使其國而不與各國相交通,則其學說無由輸入,其民亦自安於專製。若其學說既傳布於國中,其民複久困於專製,奮而思起,則其學說深入於人之腦中,回顧昔日專製之慘狀,有儳焉不可以終日者。於斯時也,無論如何頑強之政府,奮其極猛烈之手段以壓製國民,而國民無以為有一顧之價值者。何則?蓋國民對於權利之請願,自由之許容,如饑之思食,不得食則餓死,渴之思飲,不得飲則涸死,使不得權利與自由,則亦死於專製而已矣,故國民無論經如何之困鬥,必達其目的而後已。知其不可抗,而與以政治上之自由,以遂其天然之發達者,英國是也;始思抵抗民權,繼而知其不可抗,而發布憲法,以確定臣民之權利者,日本是也;擁護官僚的政治以抵抗代議的政治,其國中之紛擾騷動,迄無寧歲,至今日尚沈淪於黑暗之中者,俄國是也。稽之理論既如彼,證之事實又如此,然則當民黨初生之日,其所以待之之道,孰得孰失,一任中國政府之自擇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