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亡跡初現(1 / 3)

這日。大梁將軍突兀接到王命:魏王要夜巡城防,須提前一個時辰閉關。

第一次,素稱夜不關城的大梁在暮色時分隆隆關閉了城門。城外寬闊的護城河上的幾座大石橋也被鐵柵封閉了,如同小城池收起了窄窄護城河上的鐵索吊橋。雖然這是古老而不再具有實戰效用的城防傳統,然作為遵奉王命的閉關程式,這個幾乎已經被人遺忘的傳統卻是必須遵守的。於是,已經沒有了那種可以嘩啷啷拉上放下的吊橋的大梁,破例用鐵柵封閉了四座城門外的寬闊石橋,算作了“收起吊橋”這道程式。否則,大梁將軍對講究頗大的魏王無法複命。於是,也是第一次,夜幕降臨時大梁城沒有了內外相連的燈火河流,隻有城頭的軍燈閃爍在茫茫平原,恍若夜空稀疏的星星。

曾幾何時,大梁城風華富庶獨步天下,與齊國臨淄、秦國鹹陽、趙國邯鄲並稱天下四大都會。四都之中,若論真正的商賈彙聚百工雲集士人流聚物流暢通,還得說以大梁居首。因為,齊國臨淄畢竟僻處濱海之遙,士農工商或望而卻步或鞭長莫及,諸般氣象與大梁相比便稍顯單薄。趙國邯鄲雖為戰國中期的後起大都,盛則盛矣,卻多以大河之北的胡商、燕商以及天下任俠所向往,楚齊人士與治學之士則較少涉足,蓬勃之中便少了些許鬱鬱乎文哉的氣象。時人所言質勝於文,此之謂也。秦國鹹陽大出天下,自不待言,然終因與山東六國恩怨糾結,又因律法甚嚴,人流物流終歸受了諸多限製,於是乎與邯鄲類似,少了一些令人心醉的文明風華神韻。唯獨這大梁,地處蒼茫無垠的大平原,瀕臨大河而居天下腹心,水路寬闊,官道交織,車馬舟步樣樣快捷,衣食住行件件方便,輻輳雲集人物彙聚,蓬蓬勃勃而成樞紐之地。戰國初期,大梁尚未成為魏國都城,已經是中原地帶財貨集散的工商重鎮了。及至魏惠王時期籌劃遷都,曆經數十年營建擴展,於秦國奪取河西之地後正式遷都大梁,這座重鎮遂以令人炫目的氣勢迅速崛起為天下第一大都會。當年蘇秦對大梁的說法是:“人民之眾,車馬之多,日夜行不休已,無以異於三軍之眾!”也就是說,車馬人流多得如同大軍行進。張儀對大梁的說法是:“地四平,諸侯四通,條達輻輳,無有名山大川之阻……從陳(楚)至梁,馬馳人趨,不待倦而至梁。”可見其交通便捷。但是,作為魏國都城的大梁,其特異不僅僅在於繁華便捷,而在於一種獨有的神韻:她包容接納了天下各色人物與列國滾滾財貨,能夠為任何行業提供最為廣闊的天地,能使各色人等最為自由地選擇自己的出路,彌漫出一種戰國獨有的奔放張揚與自由進退精神。也就是說,特立獨行地自由揮灑,絕不僅僅是一種士人精神,而是一種彌漫天下更聚結在大梁的人民風貌。時人言臨淄雲:“家敦而富,誌高而揚。”究其實,大梁之謂也!

唯其如此,當魏惠王、魏襄王、魏昭王三代近百年,大梁始終是天下商旅百工的首選之地,是士人遊學的神聖殿堂,是天下邦交角力的最大戰場。曆數戰國名士,沒有在魏國遊學而能成為大家者,幾如白烏鴉一般罕見。反過來,人流物流竟相彙聚,又大大地刺激了大梁的工商百業。那時的大梁,商社作坊鱗次櫛比,名士學館比比皆是,酒肆客棧遍地林立,珠寶皮毛鹽鐵兵器絲綢車馬汪洋恣肆,天時地利人和具結交彙,大梁連仔細回味都來不及,便成了天下垂涎的首富大都。

“爍爍其華兮,煌煌大梁。”

“魏王,大梁金城湯池,秦人奈何哉!”

冷清空曠的長街上,魏王假與左丞相屍埕的對話飄蕩在轔轔車聲中。

午後時分,魏假正在與最心愛的幾隻猛犬嬉鬧,太子右丞相魏熾匆匆前來,稟報了一則秘密消息:秦軍王賁部已經平定了韓亂,於三日前班師回到了潁川郡的河穀駐地,有可能籌劃攻魏!魏假思忖片刻,立即召來左丞相屍埕及大梁將軍、河外將軍會商。會商議題有兩個:其一,如何就韓亂事對秦國說話?其二,秦軍王賁部會不會攻魏?會商一個多時辰,大臣將軍們一致認同了魏王假的兩則決斷:其一,韓亂之事秉承既往說法,咬定魏國從未參與支持韓國舊世族,因此,對秦不須回複,以免自召懷疑;其二,無論王賁是否攻魏,都要未雨綢繆,秘密向大梁調遣軍馬,並立即增強大梁城防。今夜立即巡視大梁城防,也是魏王當殿決斷的。為此,大臣將軍們很是讚頌了一陣魏王的深徹洞察。能如此快捷地做出決斷,並得到大臣們如此擁戴,魏王假很為自己的用人之道及目下的廟堂權力框架欣然**:自魏武侯之後,魏國幾曾有過如此同心協力之廟堂?中興魏國,舍我其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