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於《國聞周報》發表《遼代“東蒙”、“南滿”境內之民族雜處》。
6月,《晉永嘉喪亂後之民族遷徙》、《新莽職方考》同時發表於《燕京學報》第15期。《近代湖南人中之蠻族血統》發表於《史學年報》。
先後在輔仁大學代鄧之誠開“魏晉南北朝史”和“隋唐五代史”課。
民國24年(1935年),25歲年初辭去北平圖書館館員。
秋,赴廣州任學海書院導師,主講《漢書》及《三通》研究。於《禹貢》發表《粵東初民考》。
民國25年(1936年),26歲1月20日(農曆十二月二十六),與李永藩於北平中央飯店舉行婚禮。
5月24日,禹貢學會於燕京大學舉行成立大會,當選為七位理事之一。
夏,陳濟棠反蔣失敗,學海書院被封。暑假後留北平,於燕京大學、北京大學兼任講師。
民國26年(1937年),27歲3月,於清華大學社會學係開“近代中國社會研究”課。“七七”事變爆發,暫避天津。
9月,仍回燕京大學任教,並於清華大學開“中國地理”課。
民國29年(1940年),30歲應浙江大學之聘,2月19日離北平赴天津,由海道經上海、香港、越南海防,又由滇越鐵路至昆明,3月27日至貴州青岩浙江大學分校報到,任副教授,開一年級“中國通史”公共課。
12月14日,李永藩攜子女抵貴州遵義。
民國30年(1941年),31歲1月,去湄潭縣永興場分校任教。指導第一位研究生黃愛雲畢業。
民國31年(1942年),32歲秋,提升為教授,調回遵義校本部,教史地係斷代史和中國曆史(沿革)地理。
民國32年(1943年),33歲秋,研究生文煥然入學。
民國33年(1944年),34歲在遵義陸軍步兵學校將官班兼課。
民國35年(1946年),36歲9月2日,合家隨浙江大學複員車隊離遵義,經貴陽、貴定、黃平、鎮遠、玉屏、邵陽、湘鄉、長沙,於13日至漢口。24日乘船離武昌,26日至南京。10月中旬至杭州報到,在史地係開“中國曆史地理”課與“魏晉南北朝史”課。
民國36年(1947年),37歲1月,應杭州《東南日報》之邀,主編該報《曆史與傳說》專欄,每周四刊登,共出5期。秋季起在上海暨南大學曆史係兼任“專職教授”。
10月4日,《浙江省曆代行政區域──兼論浙江各地區的開發過程》發表於《東南日報》。
11月30日,應浙江省教育會等單位之邀,於浙江民眾教育館作講演,後整理為《杭州都市發展之經過》一文,1948年3月5日發表於杭州《東南日報》。
12月,《秦郡新考》發表於《浙江學報》第二卷第1期。
年初於《國聞周報》發表《遼代“東蒙”、“南滿”境內之民族雜處》。
6月,《晉永嘉喪亂後之民族遷徙》、《新莽職方考》同時發表於《燕京學報》第15期。《近代湖南人中之蠻族血統》發表於《史學年報》。
先後在輔仁大學代鄧之誠開“魏晉南北朝史”和“隋唐五代史”課。
民國24年(1935年),25歲年初辭去北平圖書館館員。
秋,赴廣州任學海書院導師,主講《漢書》及《三通》研究。於《禹貢》發表《粵東初民考》。
民國25年(1936年),26歲1月20日(農曆十二月二十六),與李永藩於北平中央飯店舉行婚禮。
5月24日,禹貢學會於燕京大學舉行成立大會,當選為七位理事之一。
夏,陳濟棠反蔣失敗,學海書院被封。暑假後留北平,於燕京大學、北京大學兼任講師。
民國26年(1937年),27歲3月,於清華大學社會學係開“近代中國社會研究”課。“七七”事變爆發,暫避天津。
9月,仍回燕京大學任教,並於清華大學開“中國地理”課。
民國29年(1940年),30歲應浙江大學之聘,2月19日離北平赴天津,由海道經上海、香港、越南海防,又由滇越鐵路至昆明,3月27日至貴州青岩浙江大學分校報到,任副教授,開一年級“中國通史”公共課。
12月14日,李永藩攜子女抵貴州遵義。
民國30年(1941年),31歲1月,去湄潭縣永興場分校任教。指導第一位研究生黃愛雲畢業。
民國31年(1942年),32歲秋,提升為教授,調回遵義校本部,教史地係斷代史和中國曆史(沿革)地理。
民國32年(1943年),33歲秋,研究生文煥然入學。
民國33年(1944年),34歲在遵義陸軍步兵學校將官班兼課。
民國35年(1946年),36歲9月2日,合家隨浙江大學複員車隊離遵義,經貴陽、貴定、黃平、鎮遠、玉屏、邵陽、湘鄉、長沙,於13日至漢口。24日乘船離武昌,26日至南京。10月中旬至杭州報到,在史地係開“中國曆史地理”課與“魏晉南北朝史”課。
民國36年(1947年),37歲1月,應杭州《東南日報》之邀,主編該報《曆史與傳說》專欄,每周四刊登,共出5期。秋季起在上海暨南大學曆史係兼任“專職教授”。
10月4日,《浙江省曆代行政區域──兼論浙江各地區的開發過程》發表於《東南日報》。
11月30日,應浙江省教育會等單位之邀,於浙江民眾教育館作講演,後整理為《杭州都市發展之經過》一文,1948年3月5日發表於杭州《東南日報》。
12月,《秦郡新考》發表於《浙江學報》第二卷第1期。
民國37年(1948年),38歲秋,招第三位研究生吳應壽。
民國38年(1949年),39歲5月3日杭州解放。上海解放後暨南大學停辦,文學院並入複旦大學,曆史係主任周予同發出聘書,因故未能應聘。中共接管浙江大學,曆史係停辦,與其他11人留校學習馬列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