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國建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後的30多年,我國在價值觀的探索方麵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核心價值觀要為各種不同文化層次的群體接受,不能太高深、抽象、複雜,一定要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群眾。
因此,在表述核心價值觀時,不用官話、套話,不用長篇大論,要多用短句熟語,多用能打動民心的通俗口號,簡潔明快,琅琅上口,富有說服力和感召力,讓老百姓易懂易記,便於普及,易於踐行。
作為起著凝心聚力作用的核心價值觀,同時還得與國家的目標、人民的願景緊密相連。離開了國家的目標,核心價值觀成了無源之水;離開了人民的願景,核心價值觀也就成了無土之木。
一個民族和國家的夢想,本質上就是一個民族和國家的價值追求,離開價值追求,我們無法理解一個民族和國家的夢想實質,也無法彰顯這一夢想所具有的價值引領作用。
作為寄托一個民族和國家奮鬥目標、社會理想的民族夢想、國家夢想,唯其清晰可鑒、唯其美善相樂,才能夠引領一個民族和國家不斷向前。
中國夢,價值魂。努力建設中華民族的共同精神家園,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實現中國夢的價值觀基礎。黨的十八大提出的“三個倡導”的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國發展要求相契合,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人類文明優秀成果相承接,凝聚了全國人民的價值共識。
我們所積極倡導和培育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國夢的價值蘊含天然地結合在一起。
中國夢回答了“我們所要實現的民族複興是怎樣的複興”這一重要問題。
在浩浩蕩蕩的世界潮流之中,我們要實現的複興,就是要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現代化國家,就是要讓中華民族的每一分子都能夠幸福地生活在一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國度,都“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就是“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管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冰山法則”,其主要含義就是人的行為是其隱藏在內心的思維模式決定的,而思維模式又是其所持有的價值觀決定的。
當一種夢想能夠將整個民族的期盼與追求都凝聚起來的時候,這種夢想就有了共同願景的深刻內涵,就有了動員全民族為之堅毅持守、慷慨趨赴的強大感召力。
隻有從這些角度出發,我們才能深刻把握“民族複興”的中國內涵、時代內涵、價值內涵,才能把每個個體不同的“小我”,凝聚到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這一“大我”中,才能清楚揭示國家好、民族好、大家好之間的緊密關聯,而中國夢才能成為中國人的“美夢”,成為發揮動員全民族的感召力。
在新中國建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後的30多年,我國在價值觀的探索方麵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